“我和我的祖国”全媒体大型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展播

2019年05月10日 20:00   来源:天山网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全媒体大型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征集作品。(点击查看:征集活动启事

  征集作品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新疆70年来的发展变化,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祝福。5月8日起,天山网每天推出一篇优秀投稿作品。

“军属光荣”牌——那难以忘却的记忆
   ▂▂▂▂▂▂▂▂▂▂▂▂▂▂▂▂▂▂▂▂▂▂▂▂▂▂▂▂▂▂▂▂▂▂▂▂▂▂▂▂▂▂

  阳春三月,草绿了,花红了,一望无际的麦田一片翠绿,田间地头的杨柳垂青生芽,真的是花满枝头千娇百媚,蕊吐芬芳柳絮飞扬。正值风和日丽的初春时节,我走在阔别36年的乡村道路上,大口呼吸着家乡清新的空气,深深感受着多年未见的泥土芬芳,家乡那种久违了的乡景、乡情、乡味和浓浓的乡愁又悄悄溢满心头。

  入伍到边疆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再次回到家乡,看到平房变成电梯楼房,道路宽敞,环境优美,变化之大难以想象。穿过新修的大道往西,信步走进老街,经过三个拐弯,来到老房,伫立在门前,凝望着依然悬挂在屋檐下门右边“军属光荣”牌,久久不愿离开,仿佛回到三十多年前,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详细>>>

  对祖国母亲的告白
▂▂▂▂▂▂▂▂▂▂▂▂▂▂▂▂▂▂▂▂

  今年是您的七十华诞,一路走来,您艰辛探索、砥砺奋进、披荆斩棘、矢志不渝,取得的惊艳辉煌成绩,让您的儿女们感到十分自豪、鼓舞与振奋。当年,我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最东边的江苏省支边来到祖国最西边的新疆,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您倾诉自己近七十年来与您相伴成长的点滴和感想。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刚来到新疆温宿县,看到的景象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美好,生活环境的不适、精神失落的焦虑、语言不通的着急、孤单落寞的惆怅、工作劳动的艰辛等等,也曾使我有过回乡的徘徊和犹豫,然而支边精神让我克服了逃避和退缩的畏惧心理。我的母亲也曾在我临行前嘱咐我:“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否则后悔一辈子”。所以,我遇到任何挫折困苦都咬牙坚持过来,今日回味其中的酸辣苦甜,深感庆幸。人生路上无捷径,梦想不是空想,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回味在祖国西部建功立业这段经历,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财富。 详细>>>

  我与祖国共同成长 对她的爱与日俱增
▂▂▂▂▂▂▂▂▂▂▂▂▂▂▂▂▂▂▂▂▂▂▂▂▂▂▂▂▂▂▂▂▂▂▂▂▂▂▂▂▂

  晨光熹微,袅袅炊烟洒下一抹微茫,我坐在阳台边的沙发上,看着身边垫子上八个月大的孩子,摆弄着手中的玩具。他一边咿咿呀呀地自娱自乐,一边听着智能音箱里播放的儿歌,时不时回头冲我咧嘴一笑,样子惹人怜爱。

  伴随着孩子手中玩具播放的童谣,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心中的那些小故事,像一个个沙漏,提醒着我,要珍惜身边的一切,珍视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 详细>>>

中国,一个春天的童话
▂▂▂▂▂▂▂▂▂▂▂▂▂▂▂▂▂▂▂▂▂▂▂▂▂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

照进一座城市宽阔的林荫道

我能感受到历史那厚重的印痕

正深深镌刻进我的心脏和眸子

当我捡拾起每一束阳光

就像捡拾起一部磅礴的史诗

详细>>>

我在柯柯牙追梦
▂▂▂▂▂▂▂▂▂▂▂▂▂▂▂▂▂

  前些日子,我从温宿县到阿克苏市途经柯柯牙,30多年前植树的情景浮现在我眼前。

  1985年,我考入原农一师教师进修学校。记得当时城区的每个单位都有植树任务,我从小在团场长大,对植树并不陌生。初春的一天,我们两个中师班加上电大党政班的学生共42人一起去植树,按男女强弱搭配分成7组,每组分配有4把铁锹、2把十字镐,我们自己买了手套和黄胶鞋,学校找了辆解放牌卡车拉我们去柯柯牙植树。 详细>>>

道路之幸
▂▂▂▂▂▂▂▂▂▂

  嘈杂的客运站,我费力地爬上车顶,将手里的铺盖塞进行李架的网兜里,再挤进班车内。走廊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挤到最后一排,对号入座。票是3天前购的,虽然靠后,也算有了座位。与站票的人相比,幸福许多。

  汽车启动,车厢摇摆不定,像打摆子,排气管重重地放了两声炮,终于颤颤巍巍驶离站台。这是从边城博乐通向首府乌鲁木齐的班车,一天一趟。车站是一排土房,脱落的墙皮上钉了几个木板站牌,常年暴晒,木板龟裂。从怀里掏出录取通知书,又仔细看了一遍。没错,是我的名字,鲜红的印章盖在新疆司法警官学校的落款上,报名日期是1985年9月10日,内心的欢愉也让18岁的我暂时忘却了车辆的破旧。 详细>>>

到边疆去,那是祖国需要我的地方
▂▂▂▂▂▂▂▂▂▂▂▂▂▂▂▂▂▂▂▂▂▂▂▂▂▂▂▂▂▂▂▂▂▂▂▂▂▂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一个意念就可能促使人走上不一样的人生路。我想,我的人生就是这样。

  2016年11月,已经毕业的我,正在四川自贡与同学一起谋划创业。大学老师打来的电话带来了一个非比寻常的消息,她告诉我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即将到我校招录大学生党员赴疆工作。这让从小酷爱诗词的我久久不能平静,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新栽红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之类的诗句,更是在我的脑海中展开了一幅幅图画,经久不散,诗中描述的景象是何等壮观啊! 详细>>>

多浪河的水声变奏曲
▂▂▂▂▂▂▂▂▂▂▂▂▂▂▂▂▂▂▂▂▂▂▂

  “多浪河啊多浪河,日夜吟唱那首歌,我要借你的清澈,书写生命的跋涉……”初夏时节,当我呼吸着阿克苏的水乡气息时,城市洒水车正在播放清新的歌谣《多浪河》,让人倍增亲切感。

  到阿克苏之前,我的步履是属于闹市的,闹市除天空外,都是水泥做的,城市的步履轻沾闹市的水泥细屑,来去匆匆,心头空空。来到阿克苏,当我轻踩城市的大理石步行街,四周的安静让人莫名地踏实起来,步履也迈得格外得轻、格外得慢。  详细>>>

老黄的幸福新生活
▂▂▂▂▂▂▂▂▂▂▂▂▂▂▂▂▂▂▂▂▂

  我眼中的黄老哥,河南商丘人,2008年经老乡介绍,在新疆伊犁置地建房落脚,从事庭院种植和养殖至今。此前,他在伊犁打拼多年,家里的生活十分贫苦,开过理发店,给连队打理过菜地和养鸡,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过上了田园般的幸福生活。

  二十年前,刚在伊犁落脚时,条件很不好,老黄一家5口人临时居住在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连基本的口粮都有断顿的情况,孩子也上不起学。他们一家人的状况,被一位好心的连长看在眼里,在连长的照顾和安排下,他干起了为连队打理菜地和养鸡的活计。此外,他开始种地养活一家人,最多时种过40亩棉花。生活慢慢有了起色,告别了那段近乎揭不开锅的日子。 详细>>>

记忆中的柳芽菜
▂▂▂▂▂▂▂▂▂▂▂▂▂▂▂▂▂▂

  母亲电话里说亲戚送来点柳芽菜,她和父亲吃得有滋有味。末了父亲说时过境迁,谁能想到40多年前用来充饥的春日里的第一道菜,现在却是吃个新鲜。

  父母的言语一下子勾起了我对柳芽菜的回忆。这柳芽菜对出生于70年代初的我来说,并不陌生。 详细>>>

我和我的祖国
▂▂▂▂▂▂▂▂▂▂▂▂▂▂▂

峻崎的天山

奔腾的塔里木河

千年的楼兰

绮丽的喀纳斯湖泊

同声歌唱

我和我的祖国

详细>>>

用快门记录家乡变迁
▂▂▂▂▂▂▂▂▂▂▂▂▂▂▂▂▂▂▂▂▂▂▂

  摄影是我的最爱,但是在那个年月我买不起相机,因为一台120海鸥相机要我小半年的工资。

  迷上摄影,还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不久的水利工地上,那天水库工地上来了一名新疆日报社的摄影记者,他端着一台相机在火热的工地上爬高上低左拍右摄,几天后《新疆日报》第二版整版刊登了水库工地热火朝天兴修水利的图片,工人们争相传阅,很受鼓舞。 详细>>>

穿越70年的坚守
▂▂▂▂▂▂▂▂▂▂▂▂▂▂▂▂▂▂

  爷爷没有皱眉,住下了,如远方飞来的燕子。可燕子,有春去秋来的迁徙,爷爷他们没有,到了新疆,变成了留鸟。

  70年来,依靠国家的技术资金支持和乌铁人的艰苦奋斗精神,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兰新高铁已经运营四年多了,从乌鲁木齐到兰州仅需12小时,乌鲁木齐到全国多数城市都有了直通车,其中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开通了直达特快。频繁的调图,只为提速扩能。南北疆城际列车“公交化”了,形成了5个小时的交通圈,提升了老百姓的出行效率,切实改善了疆内中小城市间的交通条件,加快了地州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更是对新疆的区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详细>>>

谢谢你,我的祖国!
▂▂▂▂▂▂▂▂▂▂▂▂▂▂▂▂▂▂▂▂▂▂ 

  有的饭菜,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电视里正播放着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回顾专题片。虽然没能看到前五十年的波澜壮阔,但在我所能看到的二十年里,我见证了一个家的成长,见证了一座城的蓬勃腾越。

  “会越来越好的,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美满幸福的家,华丽蜕变的城,无比自豪的国,我爱着我所珍惜的一切。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为你保重自己。 详细>>>

[责任编辑:林庆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