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用快门记录家乡变迁

2019年05月20日 10:00   来源:天山网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全媒体大型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征集作品。(点击查看:征集活动启事

  征集作品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新疆70年来的发展变化,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祝福。5月8日起,天山网每天推出一篇优秀投稿作品。

  摄影是我的最爱,但是在那个年月我买不起相机,因为一台120海鸥相机要我小半年的工资。

  迷上摄影,还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不久的水利工地上,那天水库工地上来了一名新疆日报社的摄影记者,他端着一台相机在火热的工地上爬高上低左拍右摄,几天后《新疆日报》第二版整版刊登了水库工地热火朝天兴修水利的图片,工人们争相传阅,很受鼓舞。

  小小的一个相机竟有如此大的魅力,我激动不已,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萌生了学摄影的念头。

  买不起相机,我便去借。那时候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宣传干事老王手里有两台120海鸥相机,那个年头相机可是珍贵机器。为了避免开口遭拒的尴尬,节假日我便钻进他的暗室帮他提水、扫地、配药、冲卷,我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他,他答应我在他闲暇的时候将相机借我。

  有一天洗完照片,他主动提出把那台120海鸥相机借我用一天,恰好第二天我们要去牧区检查水利建设情况。

  第二天,我到达牧区水利工地,用相机记录下了牧民们捧起刚打出的井水时脸上的灿烂笑容。我拍了三个胶卷,回去请老王放大,选中一组以开发牧区干旱草场为题发出,很快就在《新疆日报》和本地《昌吉日报》上刊登出来。之后不久,这组照片又被中国水利杂志整版刊用。

  初试牛刀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我摄影的兴趣,就这样借借还还,在借拍的日子里我用老王那台120海鸥相机记录了那个年代工人们吃着玉米发糕,喝着高粱稀饭,住着苇把子窝棚,推着胶轮车堆土筑坝、打井修渠的场景……

  我拍摄的图片在各大报刊上刊用,我不但被区内外报刊杂志聘为特约通讯员和记者,也得到了我所在单位领导的赞赏。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神州大地,我买了一台海鸥120相机,从此告别了借相机拍照的岁月。我上工地、下农村、进毡房、走军营,用胶片记录下改革开放之初当地发生的变化。

  数码相机问世后,我买了一台进口的135全自动相机。之后,我将135全自动相机换成高级数码相机。我用数码相机拍下了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新农村成片的安居富民房、牧民设施齐全的漂亮定居点、工业开发区林立的厂房、大漠的引水干渠、牧民的弹唱和社区居民的秧歌。

  我的一些作品不但上了展览画册,还成为当地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的名片。

  相机虽然在更新换代,但它记录的是一段历史,它不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历史长河的画卷,瞬间的记录留下的却是永恒。伟大祖国70年沧桑巨变,胶片相片记录了过去的平淡青涩和困苦,数码相片则记载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繁荣和富裕。

  作者:马文忠

[责任编辑: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