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将深圳:勇向潮头立 再创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10月19日 12:18   来源:南方网

  踏上先行示范新征程

  以“深圳之治”探索“中国道路”

  10月9日,一条新闻在朋友圈“刷屏”:深圳向在深个人发放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可在罗湖区内已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的3389家商户无门槛消费。

  这是特区“先行示范”的最新注脚。今时今日,深圳改革开放的动力依然强劲。“经济特区的内核,就是要持续创造出新经验、新模式。”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从设立经济特区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均反映了中央对深圳殷切的期待,期待深圳不断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为全国发展提供样本和经验。”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倪星说。

  “聚焦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是深圳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首要任务。纲举目张,硕果频出:3月,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获批;6月2日,推广中资机构驻海外员工薪酬结汇便利化试点等4项外汇管理创新举措,在深圳率先落地;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这一重大改革任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落地……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陶一桃认为,“先行示范”是“拓展性改革”,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的全方位改革朝着纵深的方向稳步迈进。

  改革,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的关键一招。

  10月9日,根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可园小区“吃”到了深圳首张垃圾分类罚单,如果整改不到位,将被罚款1万元。

  一直以来,深圳将“定”的立法和“变”的改革相结合。今年,深圳审议、预备立法项目共计84项,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文明养犬条例先后修订或出台,为社会难点的现代化治理,提供法制保障。

  从跑北上广看病,到在家门口就医,深圳以深化改革破解“看病难、看病贵”。不久前,深圳“基层医疗集团”模式登上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又捧回医疗卫生界的“奥斯卡”——第三届“奇璞奖”特殊贡献奖。该模式被国家列为“医改典型”,向全国推广。

  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出台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通过改革,深圳向可持续发展先锋不断迈进。2019年底,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新时期深圳肩负的特殊使命,就是如何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继续走在前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探索和示范。”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勇闯无人区、建好示范区——在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征程上,深圳勇当尖兵,将奋力以“深圳之治”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中国道路”,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延伸

  改革利刃造就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深圳有着最适合创业者发展的土壤。”中美创投创始人胡浪涛感叹。6年前,胡浪涛成立了中美创投,随后飞速发展,如今设有深圳、北京、美国硅谷3个分部,致力关注中美两地新兴产业,71%以上的公司拿到后续融资,甚至已经登陆资本市场。

  深圳最美的风景是什么?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不过,在深圳300多万商事主体负责人眼中,答案也许是:“比自然风景更吸引人的是营商环境。”

  “其实对企业家来讲,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八个字:没事不扰,有事必到。深圳把这八个字,做到了淋漓尽致。”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说。

  “即报即批,即批即得。”今年9月底,“秒批”+“秒报”的Plus版——深圳市“秒报秒批一体化”正式上线。以企业投资项目延期为例,曾经需要至少4个工作日的审批,如今可实现马上办结。

  “我们的理念是,让一次都不跑是常态,跑一次是底线,跑多次是例外。”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说。

  近年来,肩负“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光荣使命,深圳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改革列为改革任务“一号工程”,提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力争营商环境达到全球前30强水平。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的“任务书”“线路图”不断推出、升级:

  2018年,被称为“改革20条”的《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出台,致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18年底,《深圳市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实施“四个千亿”计划解决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2019年5月和2020年3月,深圳又先后发布了41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和《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频出实招。

  截至2020年9月底,深圳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达348.1万户,创业密度全国最高。即便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下,深圳商事主体数量依然逆势而上。

  “作为特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深圳中小企业充盈的活力和韧性背后,离不开政府、市场、企业共生共融的良好生态。”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说。

  用改革利刃,努力营造“综合成本最佳”的发展“大生态”,深圳实现了营商环境的全方位同步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张光岩 夏凡 崔璨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统筹 赵杨 甘雪明 胡良光 杨磊

<<< 1 2 > >>
[责任编辑:张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