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风采】怀揣“账本”算出村民好日子

——记吉木萨尔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残疾人联合会驻大有镇大有村“访惠聚”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杨文

2021年01月25日 17:57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咱村这个‘爱算账’的书记可是个攒劲人。”老支书贾正荣口中“爱算账”的年轻人就是吉木萨尔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残疾人联合会驻大有镇大有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杨文。驻村三年,杨文扎根基层,带领班子强队伍、帮难解困暖民心,想方设法促增收,用实干“算”来村民好日子。

  心里藏着“党建账”

  驻村之初,杨文就告诉自己,只有算好“党建账”,让基层党组织有凝聚力有战斗力,好政策才能真落实,否则村子发展只是空谈。

  从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入手,杨文挖掘文化素质高、年轻、事业心强的党员到村任职,实行工作队、村“两委”集中办公模式,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工作有落实的工作氛围。建立了“圆桌议事会”“阳光村务”制度,将村里的大议题、小困难列入“账册”,大事拿方案,小事现场结,通过定人定时结,实行定期“晒单”的方式,确保村民大事小情都“算”得清清楚楚。如此以来,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更多、支持更大,村干部带领村民奔小康的信心和底气也越来越足。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村里老党员基数大、熟悉村情,他们要是动起来,支部才能更有活力。”杨文又计划着老带新。他把老党员纳入每周、每月召开的村级“圆桌议事会”范围,让他们主动亮身份、谈想法、出点子,充分调动了老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同时,根据年龄结构、工作特性设立了三个片区党支部,老党员带着青年党员“薪火相传”,片区支部之间的互学互比,激活了村里党建的一池春水。

  “在杨书记的带领下,村民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了,我们干劲更足了!”村党总支书记张志忠颇为自豪。

  手里攥着“增收账”

  大有村人多地少,如何在有限条件下产生更大效益?杨文与村“两委”研究决定乘着全域旅游东风,利用大有村地处南部山区景区必经之地的地缘优势,打出“特色种植+改良养殖”的增收“组合拳”,给村民算了一笔可观的经济账。

  工作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对村里的土地进行专业检测,发现村里的土地属于砂质土壤,适宜种植鲜食玉米、黑加仑、茼蒿、花豆等经济效益可观的特色农作物。杨文和村“两委”发动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村民魏峰心动了,他把13亩地改种鲜食玉米和草莓,工作队帮他联系收购商,签订定向收购协议。“种小麦一亩地也就收入600多元,种鲜食玉米一亩能收1800元,技术、销路都有咱工作队帮忙想办法,我们只管甩开膀子干!”当年,实现增收1.72万元的魏峰高兴地说。如今,全村调整了7400亩地的种植结构,“农科专家+种植能手”的种管模式,帮助300户种植户实现了户均增收4000余元。

  “土牛虽好养,但体型小、出肉率低,养两头土牛的效益才相当于一头西门塔尔牛。咱搞养殖不能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要小畜换大畜、粗养变精养。”杨文给村民讲“以土换良”的养殖思路,党员窦长寿、柳军等养殖户率先试改,专业技术员助力指导。如今,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200余户进行牛羊品种改良,村养殖户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杨书记帮我们把‘增收账’算得明白!我今年光养殖就收入20余万,不服不行!”养殖户柳军高兴地说。

  眼里记着“民生账”

  “杨书记总是把群众的点点滴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担在肩上。只要被他‘民生账’记上的事情,不解决问题,他绝不放弃。”提起杨文,村党支部书记李生忠深感钦佩。

  为了第一时间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诉求,杨文建立了群众接待日制度,由第一书记、村支书、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接待来访群众,并将群众困难诉求建立台账,责任到人,实行销号管理。

  “不能让暂时的困难耽误孩子的一生。”村民姚新元家庭困难,女儿考上大学却让家人一筹莫展。杨文积极对接,帮助申请到每年3000元的定向助学金,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三年来在工作队牵线搭桥下,累计协调申请到助学金14.5万元,先后帮助20余名孩子,走进大学;新筑的10公里柏油马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安装50盏太阳能路灯;147位老人穿上了过冬棉鞋……渐渐地,杨文的本子越来越厚,而村内的难事却一件件减少,村民脸上的笑容一天天多了起来。

  账算得好不好,群众知道,村民高不高兴,杨文知道。看着村庄蝶变,村民幸福,杨文说:“只有我们把账算清了,老百姓才能认账!”

[责任编辑: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