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多点同发力 托起“小康梦”

——记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驻伽师县江巴孜乡尕勒村“访惠聚”工作队

2021年01月25日 17:44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走进伽师县江巴孜乡尕勒村,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全部映射在村民的笑脸上。62岁的老人艾买提·吐尔逊逢人便提:“这一切,与工作队是密不可分的。”

  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工作队驻村以来,立足村情实际,发展壮大杏子产业、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聚力就业创业,收获了百姓致富的累累硕果。

  提质增效 收获满满“杏”福

  如何让百姓实现增收?产业支撑是关键。驻村初期,工作队发现尕勒村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本地杏子肉质肥厚、酸甜可口,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村民缺乏种植管理技术、疏于管理,导致杏子产量不高、品质不好,效益不佳。

  守着好资源却没有好收入,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8年初,工作队和村“两委”提前谋划,邀请新疆林业科学院林果专家开展修枝、授粉、疏果等技术培训,将10名种植大户培养成行家里手,再由他们帮其他村民解决杏树管护中遇到的难题,做到技术指导在田间、服务到地头。

  此外,工作队还积极争取资金30万元,为种植户发放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肥料,帮助村民增加杏子产量,提高杏子品质。

  “起初,专家在我家杏园剪掉了很多枝条,我心疼得不行,后来按照专家教的办法管理,不仅产量增加了,品质也更好了。”村民艾尼瓦尔·艾山说。

  为打通销路,工作队将50多名有销售渠道的村民发动起来,组成销售团队,进行资源整合,与伽师县水果供应商、超市等建立合作关系,稳定销售渠道。

  现在,全村杏子种植面积840亩,产量800余吨,仅此一项,种植户户均增收5700元。

  因地制宜 口袋越来越鼓

  产业多元发展,群众增收路更宽。工作队经过调研走访,决定利用村民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发展蔬菜种植,走出一条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的增收路。

  万事开头难。“每家就这么一亩三分地,种菜还能种出啥花样,能赚多少钱呢?”面对村民的疑虑,工作队从新疆农业科学院请来技术人员开办农技课堂,从育苗、施肥、种植、除草、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现场教学,帮助村民掌握种植技术,提升种植信心。

  说干就干。工作队争取派出单位资金30万元,帮助172户村民在房前屋后空地开垦菜地260亩,协调县统计局为村民提供辣椒、西红柿、茄子、豇豆等蔬菜苗18万株,鼓励他们种植。经过多方联系,工作队帮助菜农与本地蔬菜批发市场、饭店、单位等签订收购协议,确保蔬菜卖得出。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学会了种菜,家里的1.5亩辣椒、西红柿卖了3000多元。”村民阿布都肉苏力·阿吾提说。

  蔬菜种植让村民尝到了甜头,种植队伍不断壮大。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收益,工作队又申报项目资金88万元,集中连片建设87座拱棚和占地120平方米的菜窖,结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蔬菜品种,将蔬菜储存起来,反季节错峰销售,每座大棚蔬菜是露天种植收入的1倍多,户均纯收入有3000元。

  一技傍身 日子越过越美

  产业就业两手抓,增收一个不落下。尕勒村人多地少,工作队把目光又瞄向了富余劳动力群体,坚持强化宣传引导,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让村民走出家门务工就业。

  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农牧民夜校大宣讲、入户走访等时机,开展“用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当代妇女如何做到心灵美、外在美”“家庭与社会”等各类主题宣讲50余场次,不断转变村民传统观念,激发就业热情。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工作队和村“两委”紧盯就业需求,广泛征求村民意愿,联系专职教师,开设技能培训班,提供电焊工、钢筋工、泥瓦工等课程,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

  “通过参加培训班,我学会了建筑技能,我和村里其他30名村民一起在周边县乡从事安居富民房、道路建设等工作,一个月能挣将近1万元,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库尔班·吾拉依木说。

  了解到部分村民有创业愿望,但缺少场地。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讨论后,筹资在村委会附近空地打造了“创业一条街”。同时,带领有意向创业的村民代表到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等地参观学习经营管理经验,打牢创业基础。

  现在,尕勒村创业一条街有餐饮、农资超市、美发等商铺14家,既方便了生产生活,又带动了就业增收。全村外出转移就业、自主创业791人,年人均收入2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稳定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

  “攻坚收官年,决战必决胜。工作队将继续在杏子产业链延伸、培育特色蔬菜种植和拓宽就业渠道上做文章、下功夫、拓路子,带领尕勒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于雷说。

[责任编辑:权治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