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哲思 | 涵养家国情怀 从端午节说起

2020年06月24日 08:52   来源:新华网

  粽叶飘香,艾草悬门,龙舟竞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而至。

  在有些人看来,端午节只是休闲的假日、家人的团聚。其实,端午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国家。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在五月初五这天舍生取义、投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边来回打捞他的尸身,就有了后来赛龙舟的风俗;百姓们把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的饭团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有了后来吃粽子的习俗。于是,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用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放河灯、办诗会等方式,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从震天响的龙舟呼号中,我们能聆听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毅之声;从扑鼻香的粽竹浓味里,我们能感受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之情。端午节,既是对爱国忠魂的追思,也是对家国情怀的涵养。爱家尽孝、爱国敬业、胸怀天下、担当奉献——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特质,通过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代代传承和与时俱进的不断弘扬,铭刻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何谓“家国情怀”?《说文解字》曰:“家,居也;国,邦也。”情怀,则是一种情感,一种心境,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家国情怀,实际上就是由己及家、由家及国、家国一体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因为家是人生的驿站、生活的乐园,也是避风的港湾。无论历史如何沧桑、世界怎么变样,谁也无法淡漠对家的那种刻骨铭心的钟情与眷恋。不是吗?在今天的中国,春节“回家过年”、中秋“回家团圆”,那都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任你一次次远行启程时的兴奋,怎么也比不上回家时那种归心似箭的焦渴与激动;任你功名显赫、权势炙热、钱财万贯,怎么也比不上家庭餐桌上的欢声笑语和儿女绕膝、含饴弄孙的天伦亲情。家,是人生幸福的真正泉源。“家和万事兴”。没有一个和谐的家,你就难有健全的人格;没有一个美满的家,你就缺乏进取的激情;没有一个幸福的家,你就没有快乐的心境。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而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家庭,既是家人居住之所,更是心灵栖息之地。从家的组成要素来看,爱情是基础、责任是梁柱、包容是屋顶。所以,一个家庭幸福美满,不在于是否名门望族,也不在于是否庄园豪宅,而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美和优良家风的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涵养家国情怀,托起家的责任,应该在“爱”、“建”、“孝”三个字上聚焦发力。一是“爱”。家是爱的聚合体,有爱而聚、无爱而散。婚姻的爱巢需要用爱来呵护和包容,家庭的和谐需要用爱来浇灌和滋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真心相待、真情相处、真诚相爱,才能使家的氛围如沐春风一样温暖。二是“建”。爱的本质是付出和给予,注重家庭建设是其重要落脚点。重视家庭建设,既体现在物质基础,也体现在精神层面;既要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也要养成良好的家教家风。要精心经营婚姻、尊崇家庭美德、倡导文明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有责任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教育和引导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三是“孝”。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基因。“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亲情、尊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家庭的幸福美满,一个重要标识就是孝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有尊严、有快乐。

  正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和民主富强,就谈不上家庭的幸福美满。

  俗话说:“覆巢之下,岂有安卵”,“国之不存,家将焉附”。经历过瓜分豆剖、国破家亡的中华儿女,比任何人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家国一体、休戚与共的道理。“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古到今,家国情怀积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汇聚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

  庚子新春,是我们渴盼已久的家人团聚、亲友欢聚时光,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军队和地方医护人员闻令而动、迎难逆行,广大党员干部无私忘我、冲锋在前,广大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战……全国动员、全民参与、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需要人们舍弃小家为大家,有危险也有牺牲,但没有人退缩。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诠释,也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淬炼和升华。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涵养和厚植家国情怀,既是我们升华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的必修之课,也是我们奋进新时代、书写新篇章的动力源泉。

  由家及国、家国一体的修心修身。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涵养家国情怀,并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家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及国、由国及天下,拓展自己的人生境界。古人云:“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行大道、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就有了志存高远的宽广胸怀。修心修身,就是要用知识的精华丰盈自己的心灵、用道德的砥砺提升自己的情操、用“吾日三省吾身”健全自己的人格,在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在丰富而多彩的实践中,不断改造和超越旧我、更新和创造新我,使小我逐步升华为大我。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爱国爱民。家国情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祖国至上、人民至上。“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一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曾这样形容尽忠与尽孝的关系。爱国爱民是具体的、实践的,更是主动的、自觉的,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本职岗位上历练成长、在平凡工作中创造非凡、在尽职尽责中奋发有为。厚植家国情怀,自然要延伸、拓展为天下情怀,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自立自强。家国情怀,绝不是浪漫的文学书写,而是根植内心的精神归属,是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责任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新时代是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梦想的时代。美好的梦想不是在纸上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与时代共奋进、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发展中实现的。奋斗和实干是立身之基、立德之本、立业之道。自立自强,才能开创无限美好的生活,才能收获丰盈充实的人生。在抗击疫情中,为什么一句“现在,轮到‘90后’来保护大家了”收获无数点赞,因为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自立自强最可敬、最感人。“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国是千万个家的集合,是无数个体的放大。当更多人把建功立业的成果挂在祖国这个大树上,这棵大树便会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挺拔屹立于世界之林。

  “亦余心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有了它的丰润和涵养,我们一定能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书写精彩的人生华章。(朱步楼)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