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空中讲堂17·不负韶华》

2020年05月17日 18:48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播出路径:【《社科空中讲堂17·不负韶华》汉语新闻频率  2月17日资讯上午版9分59秒】 

  【片头:社科空中讲堂】

  △解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书记告诫全党,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我们回望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新疆的光辉历程,就会深深懂得: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只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们才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请继续收听由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新疆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社科空中讲堂》栏目。

  【片花:听百年风语宏声 绘时代精神图谱】

  △解说:第17集:不负韶华

  △解说:走进乌鲁木齐西后街的这处四合小院,清幽宁静,西路军纪念馆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记录着80多年前的过往,封存着西路军将士在新疆青春如炬的记忆。

  (出刘向辉录音:“当时由陈云和滕代远负责最初对他们组织学习。一个是学习中央的一些文件、精神,让大家加强革命的组织性、纪律性、党性这方面的教育;再一个学习知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

  △解说:新疆党史研究专家刘向辉,透过展板上这些模糊的影像,似乎听到雄浑战歌和朗朗书声。1937年5月,还未洗净风尘的西路军总支队将士,汇集在新兵营里,开启了学员生活。自治区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党史研究室主任毛志强:

  (出毛志强录音:“政治课有联共党史、列宁、毛泽东的著作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文化课有语文、算术、历史、地理和物理常识。”)

  △解说:从1937到1940年,从陈云到邓发、陈谭秋,三任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都对新兵营倾尽心血。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处处长王棣介绍:

  (出王棣录音:“他们当时三位党代表都先后亲自讲授政治时事和马列主义理论,还安排延安派来的干部曾三、孔原等任文化教员,对总支队的成长,对他们的教育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解说:为了给学员们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堂时政课,陈云一头扎进迪化城里唯一的一家图书馆搜集日寇侵华资料,让每一堂课都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毛志强:

  (出毛志强录音:“陈云经常去召开学习动员,他说‘总支队要抓一切时间学习,学好政治、学好军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他强调,‘文化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没有文化就像盲人,我们在战场上冲锋是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现在学习文化知识也是革命事业的胜利,两者内容不同,目标一致’,勉励大家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那样向文化进军。”)

  △解说:置身于新兵营西路军纪念馆,跟随管理部主任罗慧的讲解,我们的视线从一个个展板、一张张图片上掠过。放下刀枪当学员,西路军将士们在这个特殊的“战场”里拼杀、较量。罗慧、毛志强:

  (出录音:“【罗慧】因为这些战士们呢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所以就按照他们这个文化程度的不同分为了甲、乙、丙三个班。甲班呢是学习中学课本,乙班呢是学习小学的课本,丙班呢则以识字扫盲为主。【毛志强】陈云还建议各大队推选自己的小教员,让他们加强课外辅导活动。【罗慧】他们就是以膝盖作为自己的桌子,自制马扎,在膝盖上写字。当时纸张也是非常缺的,他们就在地上蘸着水来练字。通过几个月的短短的学习呢,很快就掌握两三千个字,会读书报呀,记笔记呀。【毛志强】学会了算术四则以及百分数,为顺利过渡到学习军事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解说:这是何等的精神与毅力,这又是怎样的努力与付出。短短几个月时间,新兵营的西路军将士不负韶华、攻克堡垒,为现代军事技术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新疆党史研究专家刘向辉:

  (出刘向辉录音:“学习了几个月以后,陈云就向盛世才提出一个建议,派我们西路军的一些干部战士到盛世才的军事学校学习技术,学习不同的兵种,学习装甲车的、学习坦克的、学习骑兵的,学习炮兵的、学习汽车的,汽车驾驶、维修,还有学习无线电的,还有学习情报的。”)

  △解说:陈云的这一主张,放眼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长远大计,为军队特种兵种的建立和发展积蓄了一批技术人才。新疆党史研究专家王棣从党史文献中读到了陈云慷慨激昂的动员:

  (出王棣录音:“他还在学员动员报告中说,日本侵略者仗着有飞机、大炮、汽车、装甲车、横行霸道,使我们吃了不少亏,流了很多血,我们要战胜日本侵略者,不能光靠步枪、刺刀,也需要飞机、大炮、汽车、装甲车来对付侵略者。现在没有,将来总会有的,等有了再去学就晚了。我们从现在起就要着手培养会驾驶飞机、汽车、装甲车的人才。如果我们这400多人,每人学会摆弄一两件机械化武器,将来回延安一个人再带10个8个,这对建设我军的技术兵种,对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将会是多大的贡献啊!”)

  △解说:这动员激奋人心,这动员如战鼓隆隆。陈云一次次与西路军总支队的学员谈心,为了将来能打仗打胜仗,为了把日寇赶出中国,必须沉下心来学习。新疆党史研究专家毛志强、西路军纪念馆讲解员徐静:

  (出录音:“【毛志强】陈云同志和总支队的领导一起根据需要和学员们的素质、技能,将总支队分成了汽车、装甲车、炮兵、无线电、空军、军医、兽医等几个班。【徐静】当时一二大队就有67人学习了汽车的驾驶和维修,三大队有50人学习了坦克和装甲的驾驶,四大队有87人学习了炮兵技术。【毛志强】而干部队要重点学习军事理论和政治理论。【徐静】另外陈云同志呢还组织了所有的通讯员进行了一次无线电通讯的培训;我们还有11人学习了情报和医疗工作。”)

  △解说:这些经历九死一生的西路军将士,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信念与理想,投身于学习现代军事技术的全新战场,人民军队多兵种建设正从这里起步。

  【片花】正声喷薄,精神传承——听完有话说

  人工智能播报:

  网友李佩君留言:从目不识丁到识文断字,再到驾驭现代军事技术,红军战士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这就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力量源泉。

  网友雪韵天山留言: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只有像先辈那样忘我投入、艰苦卓绝,才能不负努力、不负时代。

  △解说:感谢收听《社科空中讲堂》,欢迎您在新广行风热线微信公众号留言。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