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空中讲堂15·红色通道》

2020年05月17日 18:48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播出路径:【《社科空中讲堂15·红色通道》汉语新闻频率  2月10日资讯上午版】 

  【片头:社科空中讲堂】

  △解说: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学习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牢记革命、建设和改革路上的每一段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就能永远年轻、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能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请继续收听由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新疆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社科空中讲堂》栏目。

  【片花:听百年风语宏声 绘时代精神图谱】

  △解说:第15集:红色通道

  (出电视片录音:“八路军办事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的战场上进行了特殊的战斗。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奉献和牺牲,已经铸成了巍巍的丰碑;八路军办事处汇聚了我党的一大批英才,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出手不凡;在八路军办事处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为党的事业和抗日战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解说:这是12集文献纪录片《八路军办事处》的片段。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一些主要城市陆续设立了办事机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就是这一特殊战线中的特殊存在。

  (出刘向辉录音:“它的任务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人到苏联的这批人的人员接待工作。当时好多咱们中央的高层的领导干部要到苏联去,都要经过这,有些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他们在这就负责接待这一批人。”)

  △解说:新疆党史研究专家刘向辉解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有别于其他办事处的一项特殊任务,就是打通和维护延安通往苏联的红色通道。

  (出王棣录音:“1938年至1940年,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派出军事顾问140人,先后来华的志愿空军人员2000多人,中共前往苏联开会汇报工作的领导人和前去治病休养的伤残人员,也通过这条国际交通运输线得以快捷安全的经新疆往来于苏联与延安之间。 ”)

  △解说: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处处长王棣进一步解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开辟了由延安经新疆到莫斯科的红色交通线,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联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成为负责接待和联系共产国际、我党人员以及亚洲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中转站。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管理部主任古丽米拉·帕塔尔江:

  (出古丽米拉录音:“来往于共产国际的国际友人呀,来往于苏联到新疆、到延安的开会学习的中共的重要领导人,都是在那里接待过。”)

  △解说:翻阅着一篇篇党史文献资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扑面而来。一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国际友人,都在胜利路上的这座明黄色小楼里,留下他们的身影。新疆党史研究专家王棣:

  (出王棣录音:“据不完全统计,中共领导人和重要干部,比如周恩来、任弼时、陈云、王稼祥、蔡畅、邓颖超、邓发、陈昌浩、刘亚楼、陈郁、蔡树藩等,以及越南的胡志明、日本共产党主席冈野进,他也叫野坂参三,还有印度尼西亚的阿里阿罕姆等国际友人,都是由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中转和接送,从这条航线往来于莫斯科和延安之间。”)

  △解说:走进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小楼,古丽米拉把我们带进二楼的客房,这里曾经接待过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

  (出古丽米拉录音:“楼上的最后两间是领导干部的这么一个宿舍,当时周恩来同志呢曾经也是到苏联去治病,途经新疆的时候在八路军办事处住过。”)

  △解说:小楼里似乎还回荡着周副主席爽朗的笑声。

  (讲解员录音:“在1939年的8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赴苏联途经迪化,亲切地接见了在新疆航空队学 习的红军代表吕黎平和闫振刚。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就是周恩来当时接见邓发,跟孩子们在新疆办事处门前的一个合影。”)

  △解说:在空军新疆航空队纪念馆的陈展中,透过周副主席与孩子们合影的影像,仿佛可以听到他掷地有声的话语。新疆军区保障部强军文化顾问刘书环:

  (出刘书环录音:“周恩来同志勉励说,毛主席和党中央很关心你们学航空,让我路过迪化时向你们表示慰问,将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空军有骨干、有种子了,我们党迟早要建立自己的空军,暂时没有飞机就培养技术人才,你们40多位同志有学飞行的,有学机械的,一旦有了飞机就能形成战斗力,党中央对你们给予极大希望。”)

  △解说:在迪化短暂的行程中,周恩来副主席还专门邀请新疆日报社副社长汪小川汇报工作。从共产国际和延安而来的9名同志被分配在新疆日报社工作,大力宣传党的主张,鼓舞各族民众团结抗日,报纸充满革命和进步的气息。新疆日报社负责“七十风云一纸书”报史陈展工作的高级编辑梁伟:

  (出梁伟录音:“汪小川同志生前回忆,周恩来副主席很关心新闻宣传工作,对新疆日报工作作出明确指示。他勉励在新疆日报社工作的共产党人,要很好地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八路军,把新疆日报当作我们党在新疆的新闻阵地。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极大地鼓舞了报社的同志,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新疆日报成为我党在新疆宣传抗日救国的舆论阵地。”)

  △解说:时光荏苒,80年前的一幕幕过往犹在眼前。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这是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肩负神圣的使命,立下不朽的功勋。

  (出王棣录音:“1940年1月11日,新兵营除掉航空队、兽医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留下外,其余360人当时编为一个营,乘汽车经此路线由迪化返回延安。”)

  △解说:这批学员回到延安之后,成为人民军队特种兵种的先驱者和开创者。新疆党史研究专家王棣评价,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精心打造与维护这条红色线路,为延安守护住这扇重要的门户。

  (出王棣录音:“那个时候新疆被人们誉为延安、莫斯科之间安全的桥梁和纽带。”)

  【片花】正声喷薄,精神传承——听完有话说

  人工智能播报:

  网友马天成留言: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这样一条红色线路为中国共产党打开了通往世界的通道,历史意义卓著!

  网友江山留言:特殊战线、特殊通道、特殊作用,几个特殊的背后,彰显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特殊意义,这段历史值得珍藏。

  △解说:感谢收听《社科空中讲堂》,欢迎您在新广行风热线微信公众号留言。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