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7日 18:48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播出路径:【《社科空中讲堂8·慷慨募捐》汉语新闻频率 1月8日资讯上午版10分23秒】
【片头:社科空中讲堂】
△解说:2014年7月7日,北京,卢沟桥,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打开尘封的历史,让我们把目光回溯至83年前,在全民抗战这个关系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时刻,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天山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新疆各族人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倾其所有,展示了与祖国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爱国情怀。历史会铭记,祖国会铭记,人民会铭记——新疆各族人民感天动地的爱国情怀、赤胆忠心,天地可鉴,与日月同辉。
请继续收听由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新疆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社科空中讲堂》栏目。
【片花:听百年风语宏声,绘时代精神图谱】
△解说:第八集:慷慨募捐
(出王棣录音:“为了支援抗日前线,反帝会采取了各种形式发动抗日募捐。1937年的时候,反帝总会在全疆范围内发动了第一次支援‘一二八’抗日捐款活动,各族各界踊跃捐款,在短期内即募集新疆币200多万两。从1938年开始,反帝会把募集抗日捐款作为经常性的活动,仅在这一年内,捐得新疆币近30亿两。”)
△解说: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处处长王棣,透过一个个数字,描述着抗日救亡之中的新疆各族民众与祖国生死相依的赤子之心。1938年11月,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反帝总会成立 “献金运动委员会”,为抗日救国募捐。新疆党史专家刘向晖:
(出刘向晖录音:“当时那个抗战捐献热火朝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包括那些小商小贩,包括那些小孩都去捐献。”)
△解说:翻看一篇篇文献,王棣的眼前浮现出各族民众争相献金、慷慨募捐的感人画面,任时光荏苒依旧清晰可见。
(出王棣录音:“都纷纷拥挤在献金台前,把自己金银珠宝都送上了献金台,有的少数民族人士把自己心爱的和田挂毯、绸缎衣服也送上了献金台。据当时的记载,有七八十岁的一个老太太特别激动,含着热泪当场摘下了自己的金耳环,双手奉上献金台。”)
△解说:1937年刚刚十岁的卓华,就参加了阜康反帝分会组织的募捐活动。93岁的老人深情回忆:
(出卓华录音:“抗日战争是全面抗战,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我们学生早半天上课,下半天募捐,还有大一些的扭秧歌,小一些的就跟着唱歌,拿的三角旗旗,‘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拿到手里面,挨家挨户宣传。”)
△解说:尽管身处抗战后方,新疆一县捐献一架飞机、捐献军马、捐献寒衣……各族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卓华,就一次次和学子们走上街头为抗日募捐。
(出卓华录音:“阜康的人啊积极得很,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大字号、大商店的捐得多一些,名望高的一些捐得多一些。”)
△解说:与祖国共命运,在反帝会的带领下,各族新疆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慷慨解囊、共赴国难。
(出卓华录音:“这个捐款不是一次,天天有。秋天时候宣传募寒衣,夏天的时候抗日募捐,做军鞋的、扎口罩的也有,捐物资的也有……”)
△解说:卓老依然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位老人、这样一幕场景。
(出卓华录音:“她是天津人,小脚老太太,姓安,阜康的东关开的安家店。我们宣传她马上就捐了3000两文银啊,3000两呀,3000两银票还是相当值钱的。”)
△解说:卓华的记忆,正是80多年前天山南北抗日救亡运动的亲历见证。
(出梁伟录音:“这些版面是新疆日报1937年以来为抗战将士募集寒衣运动的专题报道。反帝会出台了募集寒衣办法,特别提出避免摊派,民联会等团体组织了24个宣传队,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我们看到报纸上还刊登了‘红匾’,这位叫黄理双的先生捐银80万两,他的照片登到了报纸上。”)
△解说:在新疆日报“70风云一纸书”报史展,负责展陈工作的高级编辑梁伟介绍,一个个版面、一篇篇报道,都见证了抗战风云中新疆各族民众的拳拳报国心。党史专家王棣:
(出王棣录音:“反帝总会组织检察委员会根据检查结果,反帝会从1937年9月起截止到1940年的5月,共捐款折合大洋222万6千余元。”)
△解说:1939年8月24日,10架“新疆号”战鹰,满载着新疆各族人民对抗战的无私支援,从乌鲁木齐东郊机场飞赴抗战前线。
(出刘向晖录音:“其中买了10架飞机,给它起名叫‘新疆号’,而且参加了武汉的保卫战。”)
△解说:新疆党史专家刘向晖凝视着这张早已泛黄的照片,机身上“新疆号”三个字依然夺目。抗日国际通道从这里连接烽火连天的前线,伊犁草原的骏马驰骋在杀敌的战场,一件件寒衣温暖着抗日将士……这“一切为着抗战胜利”的情怀,天地可鉴,永不磨灭。王棣:
(出王棣录音:“当时新疆的民众特别发起的这个‘慰劳信’的运动,几个月吧,就募集了10万封各族文字的、长长短短的慰劳信,把各民族对前方将士的诚挚的问候都带到了战壕中和山林里。前方将士特别感动,还回复了信。他们说:真想不到万里关山外的同胞,竟会这样亲切的关怀他们,这怎么能不激起他们杀敌的热情呢!”)
△解说:除了物质上的慷慨捐赠,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民众,还从精神上给予抗日将士莫大的鼓舞与支持。天山与泰山紧紧相拥,塔河与黄河同一脉搏,深深诠释休戚与共的民族大义。
(出王棣录音:“这次献金运动不仅募集了大批支援前线的物资,而且深刻的教育了群众,提高了各族人民爱国主义的思想觉悟,也体现了各民族团结一致的高尚的精神。”)
△解说:新疆民众在抗战时期捐款范围之广,捐款人数之众,捐款民族之多,为全国仅见。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新疆各族民众展现出来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永远难忘的家国记忆。
【片花】正声喷薄,精神传承——听完有话说
人工智能播报:
网友木沙丁留言: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些故事绝不会随着岁月的远去而消逝。
网友天山雪留言:让我们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解说:感谢收听《社科空中讲堂》,欢迎您在新疆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