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4日 12:47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在伽师县英买里乡拉依力克村的梅园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分拣装箱,一棵棵新梅树整齐排列,一串串新梅挂在枝头……村民脸上洋溢幸福的微笑,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伽师县妇女联合会“访惠聚”工作队自2016年驻村以来,持续发展新梅产业,助力脱贫增收,带领村民想办法、搭平台、找销路,让“致富梅”成为了拉依力克村亮丽的名片。
厚植产业 日子越过越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拉依力克村是深度贫困村,人多地少,传统产业带动能力弱,增收空间有限。驻村伊始,工作队就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结合村情实际,通过资料查阅、专家论证、市场调研,与村“两委”商议,将新梅作为拉依力克村的“兴果富民”的支柱产业。
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工作队和村“两委”分工协作,双管齐下,迅速召开村民动员大会,挨家挨户宣传发动、摸底登记。一方面村“两委”带领着志愿服务队帮助村民平整土地,另一方面工作队着手落实新梅苗木种植、嫁接、接穗等相关技术保障。不到一周,首批主动申请的72户贫困户480亩试种计划顺利落实。
“工作队鼓励我试种了6亩新梅,2019年喜获丰收,收入8万余元,明年到了盛果期,收成肯定少不了。”首批种植户帕孜力·斯拉木说着已笑得合不拢嘴。
工作队千方百计争取援疆、财政扶贫等各类项目资金26万余元扶持新梅产业,想方设法落实新梅苗木种植、嫁接、接穗等各种补贴,全村400亩标准化新梅种植示范园正在积极申报中,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种植热情和积极性,如今的拉依力克村首批种植户已实现了稳定增收。
科技支撑 挂果越来越多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工作队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40名贫困村民到县、乡培训新梅种植管理技术,又邀请专家到村里进行全方位指导,确保每个新梅种植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和“技术能手”。
“果树修剪分冬剪和夏剪两个时期进行,冬季修剪主要疏除干枯枝、病虫枝;夏季修剪主要疏除徒长枝……”技术员卡迪尔·吐洪耐心地在给村民教授果树修剪技巧和知识。
工作队采取“田间课堂+现场讲解”的方式,邀请专家在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从技术、市场进行讲解,手把手对果树施肥、拉枝、剪枝等关键环节进行示范,现场解答村民提出的技术难题。
近些年,村民热汗姑·艾克木坚持参加新梅栽培技术培训,认真管理家中的梅园,精心研习种植技术,剪枝、打药各个环节现在得心应手,已成为村里新梅种植的土专家。“今年我家4亩丰产近5吨新梅,预计收入超过10万元,近期我去邻村与他人合种了50亩新梅。”热汗姑说。
2019年,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村民新定植新梅1100亩,全村种植总面积近2400 亩,总产量超过500吨,收入1000余万元。村民依靠发展新梅产业,实现了人均收入5000元的目标。
抱团发展 收入越来越高
打造农产品品牌已经成为提升农产品销量、扩大其影响力的必由之路。拉依力克村新梅示范园将进入盛果期,为了防止果贱伤农,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出路,工作队和村“两委”从市场价格入手,提出了抱团发展、联合发展的理念,发展农民合作社,加大产品宣传招商推介,确保实现村强民富。
工作队鼓励致富能手组建合作社,实施农田连片提升改造,采取机械化生产,并修建2座共计1100立方米的果蔬保鲜库,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仓储、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在工作队的支持下,我们组建了古海尔新梅种植合作社,陆续吸纳了180户村民。我们严格按照工作队和专家的要求,种植管理和销售新梅,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等地的企业主动联系我们下订单。”致富能手帕孜力·依斯拉木说。
工作队充分利用派出单位、援疆省份等各方资源,组织合作社参加各大区域农产品展会。通过宣传推介,引入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借助企业健全的运输系统和稳定的销售网络渠道,采取“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继续拓宽新梅销售渠道。
“如今,遍布田间的新梅已成为拉依力克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延伸新梅产业链,开发新产品,走多元发展的路子,帮助村民稳定脱贫增收。”第一书记宁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