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 17:08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干任何工作我们都要亲力亲为、深入‘第一现场’,用真心和群众打交道,才能融入群众。”这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科琼对自己和工作队队员的要求,自2017年驻村以来,李科琼聚焦总目标,统筹带领村各支力量,深入推进“1+2+5”八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全心全意办实事,让旧村换新颜,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称赞。
全面提升组织力 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针对班子存在的问题,李科琼积极与上级党委沟通,依照组织程序,选配1名副镇长兼任村党支部书记,选拔老党员和年轻骨干担任副书记、1名年轻骨干担任委员,充实加强了村党支部力量。同时,为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李科琼带领工作队队员与村干部“手牵手”,从理清工作思路入手,耐心细致地教会村干部如何做群众工作,如何引领村民维护稳定、脱贫攻坚,切实提升村干部综合能力素质。
看到党员艾海提·阿不都热依木在工作队队员的帮带下,工作有思路、有干劲,李科琼推荐艾海提进入村“两委”班子。“李书记带领工作队给我教了很多工作方法,我才能更好地胜任村党支部委员这个岗位,谢谢李书记和工作队。”艾海提深有感触地说。
面对无钱办事难题,李科琼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展土地清理,将多余土地按照市场行情确定承包价重新发包,并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开办村集体企业,建设便民巴扎、就业市场,多渠道壮大集体经济,解决了村“两委”办事难题。
“经过李书记的帮带,现在群众对我们的评价越来越好了,2018年‘星级化’创建中获得了10颗星,彻底甩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村党支部书记艾力·吾甫尔自豪地说。
产业就业两手抓 让全体村民富起来
“产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选准产业不仅能帮助当地村民增收,还能开发多元化就业岗位,实现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双丰收。”李科琼说。
2018年,李科琼带领工作队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广纳村民意见建议,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从内地引进林下黑木耳种植项目。为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李科琼积极联系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成立合作社,注册品牌,获批有机认证,打通产销一条龙服务渠道,引进日产2万棒自动化菌棒生产线,带动本村及周边村500余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过万元。
“李书记帮助我圆了就业梦想,现在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村民约尔麦提·如孜说。
约尔麦提是村里的一名普通村民,由于学历低也没有技能,主要靠种地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很艰难。李科琼在走访中了解到约尔麦提自身有强烈的致富愿望,推荐他去农民培训学校学习。通过一个月系统培训,约尔麦提学会了电焊,李科琼鼓励约尔麦提开一家电焊店,并将培训室租借给他,现在约尔麦提当起了师傅带徒弟,成了村里致富带头人。
为解决村民缺乏就业技能的难题,李科琼筹资开办了农民培训学校,开设有烹饪、砌筑工、电焊、缝纫等十几类培训班,培训村民达1500余人次,400余名村民实现了就地就业、300余名村民转移就业,50余人自主创业。
引领文明新风尚 让乡村面貌美起来
托万克麦盖提村距离县城远,医疗条件差。为有效改善村里疾病多发情况,杜绝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李科琼把改善村里卫生设施,改变村民卫生习惯作为治本之举。他积极协调自治区胸科医院在村里设立专家指导站分站、北京胸科医院在乌什县建立远程诊疗中心,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
村民毛兰罕·巴克因患病平日里不愿出门,自从自治区和内地的大医院在本村设立指导分站和诊疗中心后,她的病情逐步缓解,对生活的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了。
“感谢党派来这么好的工作队,不仅送我们到医院集中诊疗,还经常督促我们吃药并免费发放营养品……”毛兰罕流着泪哽咽地说。
李科琼始终坚持文化育人的理念,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全寄宿制小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成立村文艺演出队,在就业市场配备电影放映机等设备,定期开展文艺演出。开办舞蹈、乐器、化妆、主持人等培训班,让村民展现新时代新风貌。每周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整治,每周进行一次美丽庭院评比,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驻村工作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我将继续带领工作队和村各支力量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持续用心、用情、用劲、用力做各项工作,让村民满意。”李科琼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