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订单蔬菜赢市场 消费扶贫暖人心

——记沙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驻古勒巴格镇硝日协海尔村工作队

2020年01月14日 12:47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夜来秋风起、农家人更忙。金秋十月,走进沙雅县古勒巴格镇硝日协海尔村,辣椒、豇豆、葫芦瓜,西瓜、甜瓜、黑木耳正在村民勤劳的双手下进行着采摘、晾晒、称重、装车,一派收获繁忙的景象呈现在眼前……

  硝日协海尔村是深度贫困村,沙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访惠聚”工作队驻村以来,坚持扶智扶志并重,精耕日常果蔬,探索黑木耳种植,做实做细点滴实事,打开增收渠道,鼓足村民“钱袋子”。

  志智引路“富脑袋”

  伴随着夜色的降临,从硝日协海尔村农牧民夜校不时传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看看艾麦提·如则,去年学会了泥瓦工,加入施工队。两年光景,房子也重新装修了,收入可观,只要勤劳就能致富!”村民正围听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艾则孜·他西讲授增收致富的典型范例。

  扶贫先扶志、扶贫要上心。工作队按照“先富脑袋、后富口袋”的工作思路,利用宣讲活动、农牧民夜校、扶贫专题培训等机会,用苞谷馕式的语言,围绕脱贫致富小门路、庭院经济发展路径、惠民生项目等进行引导,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

  工作队每月还组织开展“我致富,我来讲”活动,邀请村里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走上宣讲台,讲解脱贫增收的经验和体会,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才能致富”的理念,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豇豆整枝摘心是我们平时最易忽视的环节,当主蔓长出第一个花序时,就要把花序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蔬菜专家秦勇在专题培训时讲道。为了提高村民农业生产技术,工作队还在农作物生产关键时节,针对生产关键点、薄弱点,采取“课堂理论+田间实践”方式,邀请专家开展培训,形成技术“备忘录”。

  “今年以来,我们开展庭院经济、棉花管理、黑木耳种植等农业技能培训20余次,受益群众400余人,围绕政策累计组织宣讲60场次,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技能保障。”艾则孜·他西说。

  果蔬种植“鼓钱袋”

  为发展果蔬种植,工作队规划种植结构、种植区域。引导40户村民开辟辣椒种植基地40亩,形成大范围种植,规模化管理模式。

  “咱们村以前主要以棉花、核桃种植为主,结构单一、增收乏力。在稳控主导产业的同时,还需发展市场需求的特色果蔬品种,才能为种植业增收添加新动力。”村党支部书记吾斯曼·米吉提说。

  2019年初,工作队引导村民打破常规,鼓励种植辣椒。“我从来没见过谁家种辣椒能赚上钱!”种植能手艾合买提·艾海提期初根本不看好种植辣椒。工作队就经常登门,帮他算增收对比账,最终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他勤学好问,成了村里有名气的土专家。

  “看着工作队这么辛苦,我就按照农技专家的建议,在后院的1.6亩地里试种了辣椒,今年收了近2吨的鲜辣椒,现在我真的信服了工作队。”艾合买提说。

  抱团发展致富你我他。工作队积极引导80余户村民利用庭院方寸地优势,建起了蔬菜种植合作社,发展拱棚蔬菜种植,动员村民种植西红柿、辣子、葫芦瓜、西瓜、甜瓜等各类果蔬,建成16座黑木耳育棚,占地6.5亩,种植菌棒6.4万个的黑木耳特色种植基地,为种植业增收插上了“黑色翅膀”。

  如今,硝日协海尔村的红辣椒映红了好日子,庭院西红柿像红灯笼一样照亮了致富道,黑木耳菌棒上挂满了金元宝,丰收的喜悦早已填满村民心田。

  畅通销路“增希望”

  天凉好个秋,田地大丰收。工作队按照年初计划,启动了合作社的“蔬菜销售团队”,按照“合作社收储+销售团队送销”运营模式,着手兑现蔬菜预售订单协议。

  蔬菜瓜果进入采摘期,工作队就拿出预售协议,由专人负责对接餐馆、职工食堂、蔬菜瓜果经济人等渠道,分类统计日供应量,合作社根据每天的需求量,组织村民按“单”定时采收,分批分组销售,确保了果蔬当日采,当日销。“在工作队和合作社的帮助下,今年我种了8分地的辣椒,现在已经陆续卖了3000元。”村民依米提·米吉提说。

  工作队在兑现订单的同时,还发挥派出单位干部人脉广优势,利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发布预售消息,扩大宣传面,以“爱心礼”的方式,通过消费扶贫模式,将精包装的干木耳进行预售。截至目前,已帮助销售干木耳1700余公斤。

  “按照年初的精准测算和量产规划,我们村蔬菜瓜果销售比较顺畅,基本实现了户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我们会继续做好‘后勤保障’,开发采摘一日游、农家乐等附加产业,让我们村蔬菜走向更多家庭的餐桌。”艾则孜·他西说。

  理论技能培训,富了群众脑袋;蔬菜种植实践,鼓了村民钱袋子。多渠道销售,让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工作队坚持“输血+造血”并用,用辛勤的付出为村民增收致富保驾护航,从细微着手,从点滴实事发力,托起群众增收希望之梦。

[责任编辑:权治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