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30日 16:56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初夏的和田地区和田县喀什塔什乡阿番多克村,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场上,几十人正热火朝天忙着种苜蓿,其中一个高个子格外引人注目,他一边干活,一边交流着,不时引起大伙开心大笑。
高个子名叫张玉强,是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田县草原站驻村第一书记。因为属牛,偶尔还会发发“牛脾气”,大家干脆都叫他“牛书记”。
手把手带班子
怎么能把村里的工作做好,又怎么能带领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驻村没多久,张玉强就在驻村各支力量联席会上发了一次脾气。他意识到,做好驻村工作,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是当务之急。
张玉强组织驻村各支力量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督促指导村“两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同时,安排工作队队员与村干部“一对一”结成帮带对子,工作上指导、作风上帮带、生活上关心,逐步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
为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张玉强指导村党支部制定发展党员计划,着重从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中发展党员。年初以来,20名村民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0人。
“‘牛书记’抓班子带队伍标准高、要求严。通过他和工作队队员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帮带,村干部履职尽责意识越来越强,群众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我们都很敬佩他,也很感激他。”村党支部书记艾麦尔·阿比布拉说。
实打实育产业
“海拔高,耕地效益低,就是下‘绣花’功夫也挣不了多少钱。”“地处山区,没有企业,就没有就业岗位。”……村干部对脱贫攻坚底气不足,这让张玉强的“牛脾气”又上来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带领村民摘掉“穷帽子”。
阿番多克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35人;有耕地1620亩,但受气候、传统种植等影响,亩均收入不足200元;有草场18.5万亩,但植被覆盖率低,载畜量不高。
草场面积大,这就是最大的优势。张玉强与村“两委”研究,确定了通过提高饲草产量做大做强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他争取派出单位支持,购买优良苜蓿种子改良草场,一茬就产苜蓿400多吨,育肥羊300多只,帮助村民增收10万多元。同时,积极申请引水项目,把优良草场面积扩大至2500多亩,旱涝保收,可增加育肥羊1200多只羊产业成了村民致富“金产业”。
“以前也想多养些羊,但饲草料不够。现在不一样了,产草量提高了好几倍,我今年养了180只羊,收入8万元一点问题都没有。”村民拜戈扎依提·热吉笑得合不拢嘴。
心贴心办实事
民生问题大于天。张玉强带领工作队队员、村干部把村民当亲人,解难事、办好事,尽心尽力恵民生,全心全意暖民心。
图然·伊麻木夏等村民家离村主干道较远,门前的土路硬化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出行很不方便。张玉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方申请项目资金,将10公里土路铺成了柏油路。“我家住得比较偏远,出行是个大难题,‘牛书记’办法多,申请资金修好了路,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牛书记’和工作队。”站在自家门前平整的柏油路上,图然·伊麻木夏一脸幸福。
帮助无劳动力家庭冬播夏收,给患病村民送医送药,定期看望孤寡老人……张玉强带领工作队队员、村干部为村民办实事好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村民都说,“‘牛书记’不但是个细心人,还是个暖心人。”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张玉强经常对工作队队员、村干部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心一意恵民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