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 11:37 来源:北疆开发报
在湖北当地有“潜憨子”一说,他表达出了潜江人憨厚老实的品格内涵,但潜江人自己更愿意承认这是一根筋的表现,但凡是他们认定的事,就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而且干出成绩。
在采访尹才华之前,记者也像很多人一样不是很理解他抛家舍业扎根边疆的想法,可随着采访的深入,越来越觉得也许正是那股子憨劲让他作出了这个决定。
他不在乎名,也不在乎利,他真正在乎的是自身的才华能不能得到百分百的释放,是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题记
选择是一种信念
——记八十八团中学教师尹才华从援疆到举家落户边境团场的故事
图/文本报记者 李芳芳 丘桦 常驻记者 周敬祖
9月4日10时,八十八团初中部教师办公室里,阳光照在窗棂上,办公室里暖意融融,当其他人还沉浸在古尔邦节的浓厚节日氛围中时,语文教研室主任尹才华已经开始备课。
“老师早上好,老师您今天真帅……”10时30分,准时走进教室的尹才华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从学生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尹才华的爱戴。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既然决定了,就一定要做好”
谈起为什么会来援疆,为什么会举家扎根边疆,尹才华笑着说:“援疆谁都可以来,我能得到这个机会,是我的幸运,我觉得自己在这里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时间回溯到2012年2月28日,尹才华作为湖北省潜江市第一批援疆教师来到八十八团,开启了他的第一次援疆征程。
“刚来的时候,饮食、生活作息时间和生活环境都非常不习惯。”尹才华说。
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尹才华克服种种困难,一有时间就深入连队、牧区进行家访。看到团场孩子们渴望知识,喜欢读书,他觉得作为援疆教师,有义务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孩子们是我留下来的最大动力,我自己本身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想为这里的孩子做点事。”尹才华说。
尹才华教初中语文,他喜欢在课堂上讲故事,不管是文言文,还是诗歌散文,在他的故事化讲解下,学生们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
“尹老师一来就带了初中毕业班,他没有盲目投入教学,而是研究教材和学生,创设趣味课堂,让学生通过朗诵、品读、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感受语文的魅力,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基础差的学生补课,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八十八团学校校长张家保说。
在尹才华担任语文教研室主任的这几年时间里,他经常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并结合八十八团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潜江市的教学模式进行改编,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八十八团学校教学工作的模式。他还和学校的年轻教师结成帮扶对子,一对一指导。
“尹老师的教学方法真的很不错,而且他还特别热心,主动帮助我们年轻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使我们快速掌握了教学方法。”八十八团语文老师马静说,真没想到尹老师会选择留下来,她一定好好跟尹老师学习,不但学习工作方法,更要学习他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
而最能证明尹才华的付出和让他欣慰的便是八十八团学校语文单科成绩从师市12所初级中学排名第八,上升到了2015至2017连续三年名列全师第二;结对亲戚哈萨克族学生得尼拜尔的语文成绩从他刚带班时的二三十分上升到如今的79分。
“千里迢迢来到这遥远的地方,只因心中的使命在激荡”
“尹老师,我们学校现在缺一名带毕业班的老师,你能不能继续来援教,这次时间最好能长一点……”尹才华还清晰地记得2012年8月的一天,他在潜江接到了张家保的电话。
2012年8月底,尹才华再次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原本以为只是带一年的毕业班,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好像越来越离不开这里了。”尹才华说,明明自己的家乡在湖北,可一想到就要离开八十八团,他心里却比离开家乡时还难受。
正是内心的牵绊,让尹才华一次次推迟了回家的时间。直至2015年7月,尹才华第二次援疆也已经3年了,他必须要回家了。
“我想留在新疆,留在兵团。”尹才华给家人打电话表达了自己想要留在八十八团的想法。
“你疯了吗?我这三年半一个人辛辛苦苦的到底为了什么啊?”妻子刘尚姣三年半来独自一人承担家庭重担时所承受的种种委屈瞬间涌上心头。
“爸爸,你还不打算回来吗?”儿子尹浩然觉得爸爸好像要抛弃他和妈妈了。
“哥,爸妈年龄都大了,你能不能想想他们。”弟弟、妹妹对哥哥的想法完全不能理解。
“你说走就走,说留就留,你让小姣和浩然怎么办?你怎么这么自私?”80多岁的岳母拖着病重的身体赶到家里来为女儿和外孙讨说法。
……
妻子的哭诉,儿子的抱怨,弟妹的不理解,岳母的指责……尹才华一一看在眼中。他痛苦、难过、自责……百感交集,可内心那扎根边疆的信念却从未动摇过。
“你们没有去过那里,那里虽然没有潜江繁华,可那里的天很蓝、水很清,职工群众的心很真,孩子们的眼睛是那么的明亮……”
“你们记不记得我跟你们说过的哈萨克族结对亲戚得尼拜尔?我去她家走访时,她给我唱了一首哈萨克族歌曲,特别好听,但是她唱着唱着却哭了,因为她觉得父母常年在山里放牧就是为了给她一个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尽管她很努力地学习,但是语文成绩却并不理想,我觉得自己能帮助她……”
……
“儿子,你去吧,我知道,从小但凡是你决定的事向来就不曾改变过。”尹才华没有想到,在所有人都想方设法劝他的时候,父亲会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人。
直到此时,刘尚姣知道她只有同意这一条路能走,因为再阻拦也不会改变什么,丈夫虽然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但执拗起来,却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几天后,刘尚姣也作了一个决定,“既然你要扎根边疆,那我和儿子就陪你一起去。”
“选择是一种信念,选择自己想要的,坚持做下去,人生便无悔”
2015年9月2日,尹才华调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八团工作的申请正式得到批准。他立即背起早已准备好的行囊赶回了八十八团,他要赶回来给学生上课。
刘尚姣和尹浩然随后也跟了过来。
八十八团党委立即按照人才引进政策一次性给予10万元安家补助,同时,考虑到刘尚姣在潜江时就在学校后勤部门工作,便把她也安排到了该团学校后勤做校工,儿子尹浩然则在该团中学继续学业。
同年11月26日,尹才华一家正式落户八十八团,成为了湖北省、兵团由短期援疆变为终生扎根边疆的第一人。
2016年,尹浩然考上了第五师高级中学,要到90多公里外的博乐市去上学。尹才华的母亲邓秀珍便主动来到博乐帮忙照顾尹浩然,不但为尹才华和刘尚姣解决了后顾之忧,也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儿子的支持。
“我现在身体还挺好的,能帮助他们照顾好浩然,好让他们好好干工作。”邓秀珍说。
今年8月份,父亲尹怀文也来到了博乐,与老伴一起照顾孙子。
“他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有主见,他的这个决定虽然突然,但是我能理解。”父亲尹怀文说起儿子尹才华满脸的骄傲。
“尹老师给人的感觉特别平和,他特别能站在我们家长和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每次和尹老师交流,我都受益匪浅。”学生家长邓军深有感触地说。
“来援疆之前就听说过尹老师的事迹,说实话挺不能理解的,短期援疆还可以,但是要放弃原来的事业,远离亲朋好友,现在还把父母也接了过来,真的难以想象。”2017年潜江市援疆教师胡忠胜说,但是当他自己也来到这里后,便有些理解尹才华的决定了,虽然这里的气候环境很恶劣,但是这里的人精神很富有,在这里更能将自己的才华完全释放。
“尹老师做了平常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体现了我们潜江人‘崇文厚德、创新图强’的精神。”潜江市援疆干部、八十八团经济发展局局长陶小华说,尹才华的身上有着潜江精神和兵团精神的融合点,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纯朴憨厚、敢闯敢干。
“选择是一种信念,选择自己想要的,并且坚持做下去,人生便无悔。”尹才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