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报纸评论写作要素

——以《新疆日报》评论员文章为例

2018年10月24日 15:39   来源:当代传播

新时期报纸评论写作要素

——以《新疆日报》评论员文章为例

何涛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代表着媒体的主张和声音。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评论的作用,经常亲自审阅或撰写新华社、《人民日报》社论及评论员文章。如,毛泽东为新华社写过5篇评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而评论也在国家建设、党的建设过程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刊发在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观点,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为拨乱反正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媒体思想和理论重要支撑的社论或评论员文章却鲜有人问津,也缺乏脍炙人口、令人争相传阅的名篇。究其原因无外乎思想空洞、隔靴搔痒、言辞乏味几个原因。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机关报的《新疆日报》自2011年评论部成立后,多篇评论获得中宣部阅评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好评,被各大媒体、网络、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也斩获了新疆新闻奖特别奖。为如何写好评论做出了积极探索。

  一、设置议题 凝聚共识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引导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即,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决定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好的评论也应该选择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作为主题,应时而作,缘事而发。善于将别人讲不出、讲不透的道理讲出来,起到解疑释惑、激浊扬清,继而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的作用。刊登于《新疆日报》2017年4月11-14日一组四篇评论员文章《高度警惕反分裂斗争中的“两面人”》《深刻认识“两面人”的危害》《旗帜鲜明地向“两面人”亮剑》《立场坚定地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就是这样的上佳之作。这组评论员文章是《新疆日报》首次拿起党报评论的利器向反分裂斗争中的“两面人”开战。文章正视新疆反分裂斗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回避、不遮掩,有的放矢、直击要害,论述严谨、批驳有力,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

  文章犀利地指出: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此之谓“两面人”也。

  荀子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称为“国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尖锐地批评过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心口不一的“两面人”现象。他指出:“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

  文章强调:这种“两面人”,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有之、宗教人士中有之、工商界人士中有之。比起肆意制造事端的暴恐分子,“两面人”更奸诈、更阴险、更可怕,危害更长远、更深重!不仅影响到反分裂斗争这场硬仗的成败,更会破坏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进程,影响总目标的实现。不把“两面人”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反分裂斗争就不能取得彻底胜利,新疆就永无宁日。

  这组评论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拒绝任何形式的暧昧和妥协,大胆泼辣的文风极为罕见,为后续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发声亮剑预了热,做了思想理论的指引。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最前沿,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作为党报,评论必须旗帜鲜明、敢于交锋、勇于亮剑。事实证明,评论在引导社会舆论,澄清谬误,明辨是非,鼓舞士气,震慑敌人,打击分裂分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维护新疆大局稳定意义深远,同时也是评论起到设置议题,凝聚共识的一篇范文。

  二、体会世道人心 体现人文关怀

  评论是表达一种观点,或阐述一种论断,重在讲道理,以理服人,因此也就容易在文中透出教训人的口气,有时会让读者敬而远之。

  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文关怀成为媒体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三贴近”和“走转改”活动的重要遵循。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者,承担着时代记录者、建设者与服务者的重要角色。因此,新闻作品不能只停留在浅显的记录、见证层面,而更应该注重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这是新闻工作者实现角色定位的基本途径。评论是观点的交锋,指导性是新闻评论的灵魂,但是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前提是读者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继而入耳、入脑、入心。好的评论也应该放下架子,平等论述。

  生活幸福美满是每个人心底最质朴的祈愿,而在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离不开各民族的和谐相处。2017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回信时,鼓励他们“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为此,《新疆日报》及时配发评论员文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生动感人的民族团结模范库尔班、吴登云、阿尼帕·阿力马洪、阿里木等人的先进事例印证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沉淀于我们血脉中,发自内心关乎生命的永恒主题。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米博华说,新闻评论关乎世道人心、国计民生、社会进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成功之处在于把深刻的思想与通俗的论述有机结合起来,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旗帜鲜明,导向正确,既关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又是寻常百姓根本利益所系,论述朴实真挚,娓娓道来少有说教,言语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实现了好的传播效果。

  三、贴近生活 创新方式

  有一种观点认为,评论不属于文学范畴,也没必要刻意当作文学作品来创作。然而,多而长、杂而滥的评论,并不能达到好效果,所谓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好的评论要主题重大、意义深远,要有新颖的观点、独到的见解,要有严密的逻辑、切中要害的分析,同时思想也是审美的对象,要有感情有文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词者文之纬,经正而纬成,理正而后词畅,此为文之本源也。前一句说的是文章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后一句表明情至而文生。 

  《新疆日报》2015年5月28日发表评论《坚实的脚步精彩的答卷——写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通篇蕴含着激情,凝练生动,有节奏感,从头至尾洋溢着笔者对新疆发生巨大变化的由衷赞美,对党和政府由衷热爱和感恩之情。

  文中写道:距离近一寸,感情增一分。自2014年春天以来,在南疆的田间地头,在北疆的农家小院,在东疆的街道社区,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持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特别是一支支被群众誉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访惠聚”住村工作组,在全力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中,将“为民服务”的成果实实在在地立在了天山南北,“写”进了百姓心坎里。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 

  ……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个“人”就是干部,更进一步讲,是千千万万的“好干部”。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也就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核心。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正是在“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发展理念指导下,一个个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不断推进,一个个民生项目得到落实,各族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

  饱蘸激情而富有文采地写作是该评论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刘保全曾说,新闻评论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富有感情色彩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受众在思想上受到感染,而且可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四、结语

  写出一篇好的评论,不是件简单的事。

  需要作者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评论中政论占了相当比例,尤其是在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中更是如此。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怎样变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的所有工作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闻舆论工作承担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引导全社会增强“四个意识”,就必然要求我们自己要先学懂弄通、走在前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必须成为党的理论先行者。

  需要作者进行长期不间断的理论建设。新闻评论要探究新闻事实背后的原因、源头和发展趋势,揭示其本质的东西,反映其规律性。如果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即缺少理性的高度和深度,用政策或空的大道理来图解新闻事实,就只能是传声筒。只有不间断的理论学识积累,才能明事理、懂人心,写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不乏智慧光芒的评论。

  需要作者贴近火热生活。作一名社会的理性观察者,同时又不失为人真性情。评论来源于事实,评论从事实中提炼观点,在思想上引申、提高和升华。正确的思想从哪里来?唯有从实践中来;活生生的重要事实又从哪里来?它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我们要获取论点和论据,只有深入到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中去,投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扎扎实实搞调查研究。闭门造车写评论和对社会现实麻木不仁是不可取的。

  需要作者好学深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有的评论写得很长,却仿佛没说什么甚至什么也没说,评论归根结底是观点和思想的交锋。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能够在旧思维的范式中发现新的思想,能够在细微之处谛听时代的声音,能够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做出富有远见的预测,能够在纷繁杂乱的声浪中表现冷静,能够在欲决未决之际做出正确的选择,皆有赖于长期的学习与思考。

  作者单位:新疆日报社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