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光明留在人间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首例眼角膜捐献成功

2018年10月24日 12:14   来源:叶尔羌报

  本报记者奉正云 实习记者李世忠 田娆

  传递光明,延续生命。

  12月8日12点26分,43岁的买热木尼沙·肉孜在五十三团医院永远离开了她留恋的人间。当天十八点三十分,自治区红十字会委托阿克苏地区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医院,成功摘取了她的眼角膜,去点燃另一片光芒,圆了她生前遗愿。

  “捐给需要的人,是我们两人的心愿。”

  买热木尼沙·肉孜和丈夫木塔力甫·玉努斯都是五十三团五连普通职工。

  生前,买热木尼沙·肉孜强烈要求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光明的人。

  木塔力甫·玉努斯是名预备党员。当身边的人赞许他们夫妻俩做出捐献眼角膜的决定时,他平静地说:“我们的决定没有什么了不起。”

  “把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是我们两人的心愿。”11月28日下午,木塔力甫·玉努斯匆忙来到五十三团医院,找到买热木尼沙·肉孜的主治医生蒋碧华,询问买热木尼沙·肉孜这样的病人能否捐献器官。

  “当时听到这件事,我非常吃惊,之前没有遇到过病人主动要求捐献器官的,这次还是第一次。”蒋碧华告诉木塔力甫·玉努斯,按照他妻子现在的病情,只有眼角膜可以捐献。

  蒋碧华急匆匆地带着木塔力甫·玉努斯,找到院长张华。得知捐献器官需要得到双方亲属的同意,木塔力甫·玉努斯便开始联系双方的亲属。

  当时,买热木尼沙·肉孜的姐姐表示反对,但买热木尼沙·肉孜坚定地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决定。我的病已无法治愈,还有眼角膜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为什么不能捐出去呢?”在劝说姐姐同意的同时,她更加坚定了要捐献自己眼角膜的决心。

  在征得所有亲属的同意后,11月29日一大早,木塔力甫·玉努斯赶到医院,再次找到张华。

  “早晨刚上班,木塔力甫·玉努斯就到办公室找我,说已经征得双方亲属的同意,希望快点办理手续。我当时非常震惊,没想到这么快她的亲属就同意了。”张华随即放下手中的工作,通过第三师红十字会联系到自治区红十字会遗体捐赠中心。

  “死后捐献器官,这也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

  2014年2月,买热木尼沙·肉孜在医院被检查出患有子宫肌瘤。8月到医院复查时,医生说她的子宫肌瘤已发生癌变。12月病情加重,住进自治区肿瘤医院。经过5个月的治疗,她的病情得到控制,高高兴兴回家了。

  “出院后,按照医院要求定期复查,一直都没有发现问题。今年6月,妻子的左腿开始肿胀,到乌鲁木齐检查后发现癌细胞已扩散。医生建议采取姑息治疗,延续生命。但我给妻子治疗,已花掉了家中所有积蓄,我只好和妻子商量回团场。妻子也主动要求回家,在团医院保守治疗。”

  12月2日,木塔力甫·玉努斯告诉记者,最近一个月里,买热木尼沙·肉孜根本吃不下东西,一吃东西就止不住地咳嗽和呕吐,“最后的日子里,妻子每天都忍受着全身剧痛,只能靠止痛药来减轻痛苦。”

  12月3日,记者走进买热木尼沙·肉孜的病房,见她闭着双眼,静静地躺在床上。当医生告诉她有记者来时,她虚弱地睁开双眼,双手紧紧抓住记者的手,用流利的汉语说:“我已经被病痛折磨了很久,等到我去世以后,一定要把我的眼角膜取走,让他人早点见到光明。”

  “去年5月的一天,我和妻子在电视上看到一位母亲捐献了自己女儿的心脏,多年后受捐者将心脏跳动的声音录音给这位母亲听,母亲又听到了女儿的心跳,好像女儿还活着一样。我们看了特别感动,心脏捐献既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又可以听到亲人心跳的声音。当时我们就约定好,不管谁先去世,都要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可是,我妻子的这一天来得太突然了。”说着,木塔力甫·玉努斯流下了眼泪,“看着妻子天天被病痛折磨着,我真想为她承受所有的痛苦。”

  热木尼沙·肉孜和木塔力甫·玉努斯养育两儿一女。大女儿已怀孕8个月,孩子即将出生,可买热木尼沙·肉孜永远也见不到外孙了。

  “妈妈的生命结束了,但可以把光明留给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想到妈妈的眼角膜能够帮助他人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我觉得妈妈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对妻子特别好。”蒋碧华说,“在买热木尼沙·肉孜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木塔力甫·玉努斯始终守护在妻子身旁,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买热木尼沙·肉孜顽强的生命没有战胜病魔,但她捐献的眼角膜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她也成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首例眼角膜捐献者。

  据了解,与庞大的等待移植眼角膜病患者相比,自治区内的捐献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几乎每一对捐献的眼角膜都有上百名患者排队等候。“好在每年捐献者都在逐渐增多,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随着对眼角膜捐献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如今登记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也在逐年增多。”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