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 11:28 来源:新疆石油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刘亚峰)11月30日,新疆油田公司宣布: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十亿吨级油藏。
玛湖地区成为了迄今为止全世界第一个在地质凹陷中心发现的十亿吨级大油区。这是我国石油科技工作者的理论创新带来的实践飞跃。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在准噶尔盆地诞生后,生产主阵地一直在盆地西北缘断裂带。
美国等石油生产强国的地质理论认为:寻找油藏,首先要寻找到“地质凸起”。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石油科技人员也遵循着这一论断。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到上世纪80年代初,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成果日渐式微,业界甚至出现了“西北缘的勘探帷幕已徐徐落下”的说法。
在这种背景下,1982年6月,石油工业部决定:将准噶尔盆地的勘探重点向盆地东部转移。
但部分科技人员认为,西北缘仍可能存在丰富的石油资源。1989年,新疆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研究室副主任陈新发开始就西北缘石油资源的深化勘探进行攻关。
经过潜心研究,陈新发认为,西北缘断裂带东南方向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的西北缘玛湖凹陷地区,石油资源极有可能大规模成藏。
这个“凹陷成藏”的观点是对传统的“唯凸起成藏”理论的突破。
新疆石油局认可了这一创新成果,从1990年起,开始对玛湖凹陷进行勘探。
然而,4年的艰苦努力却以“玛湖凹陷为低幅度构造岩性油藏”的科学判断而告一段落。
“告一段落”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世界上对岩性油藏勘探少有针对性研究,缺乏可供指导实践的勘探理论。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岩性油藏勘探进行了自主而深入的研究,十年间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
据此,从2005年起,新疆油田公司(前身为新疆石油局)将玛湖凹陷斜坡区确定为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再次勘探。
经过十年左右的探索,玛湖凹陷的西、北、东、南和中部均发现丰富的石油储量。
至今,在玛湖凹陷已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有关专家认为,玛湖凹陷还具备再发现十亿吨以上储量的资源条件。
“十三五”期间,新疆油田公司计划在此建成年生产能力六百万吨以上的大油田。
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杨学文说,玛湖凹陷的油气开发,一可以为油田公司所在地克拉玛依市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二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靠的能源基础,三可以使国家的能源安全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