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优棉之路

2021年05月25日 14:56   来源:天山网

作品标题

新疆的优棉之路

参评项目

国际传播

体裁

电视专题

语种

吉尔吉斯语

  

(主创人员)

秦拓  周光磊  赖莉莎

柳玉柱  程磊  徐敏

编辑

张静 曾晔

买买提·阿曼吐

刊播单位

吉尔吉斯斯坦

国家广电总公司

(新疆广播电视台)

刊播日期

2020111915:20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广电总公司电视第一公共频道《今日中国》

作品字数

(时长)

830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20209月,美国会众议院审议通过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准备下令禁止进口中国新疆地区的棉花,理由竟然是因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涉及“强迫劳动”。美国会众议院不顾中方严正立场和客观事实,执意审议通过有关涉疆消极议案,恶意诋毁中国新疆人权状况,大肆炒作所谓新疆强迫劳动问题,威胁对中方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

作品主创人员得知这一消息,预判到制裁虽然没有实施,但这是美国部分政客以谎言制造事端,祸乱新疆的又一伎俩。真相是戳穿谎言最有力的武器。我们要用真人真事揭穿美西方的谎言!

深入一线做调研。主创人员走进新疆最大的棉花种植县——沙雅县,采访了棉花种植者、采棉机的制造与经营者、棉纺产业链的管理者,用事实展现出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状况。

展示数据讲事实。作品中用事实回击,现在新疆的棉花机采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何来“强迫劳动”一说?作品用真人真事真数据让那些荒唐的借口不攻自破。

挖掘亮点强信心。作品继续深入采棉机的生产企业,看到了新疆采棉机创新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还有与棉花种植相配套的下游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最终呈现出这样的一幅场景:新疆不断破解棉花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传

媒播

体实

  

作品是最早回击“抵制新疆棉花事件”的专题片之一,作品通过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广电总公司电视第一公共频道《今日中国》和《丝路视听》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播出后,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之一,为了将真实的新疆呈现给世界各国,主创人员将新闻作品编译得适应吉国受众视角、欣赏习惯和社会习俗,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传播效果好。

吉尔吉斯斯坦公共广播电视总公司第一频道是吉国国家电视1台最重要的频道,播出覆盖吉国全境,节目在第一公共频道播出后,还通过公司所属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以及其他媒体的转载转播,让更多吉国民众了解了中国新疆的发展变化,了解的事实越多,就会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新疆。

作品获得2020年度新疆新闻奖国际传播一等奖。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这是一部理直气壮地讲好新疆故事的好作品。

作品具有预见性。在美国借棉花炒作涉疆议题之前,提前预判,抢先发声。

作品具有针对性。紧紧抓住棉花产业,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创新、优化、提升的进程。用事实回击“强迫劳动”的谎言,针对性强。

作品具有前瞻性。该作品发布半个多月之后,美国正式禁止新疆棉花和棉制品相关产品进入美国,疆内外各类媒体开始反击美国“新疆棉花禁令”,作品成为各类报道的重要参考。

作品在国际传播频道精准投放,成为新疆媒体在涉疆国际舆论斗争中的一次重要展现,播出后在国际上扩大了中国声音,表达了中国立场,有效影响了国际舆论,是国际传播的一部好作品。

推荐参评。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1    

新疆的优棉之路

(出《今日中国》片头)

  【主持人出镜】吉尔吉斯斯坦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新疆广播电视台《今日中国》节目。近年来,作为中国的产棉大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推进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并向着棉花强区转变。今天的节目,我们先到中国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沙雅县看一看。

  【解说】艾海提•依明是沙雅县塔里木乡拜什托格拉克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们村子1600多公顷耕地,全部种了棉花。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7万元人民币,有80%来自于棉花。往年这个时候,他最头疼的就是招拾花工。

  【同期】沙雅县金沙漠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艾海提•依明(男):

  “去年摘棉花,我们请了1400多名拾花工。”

  【解说】以前,在新疆南疆地区,拾花工主要来自疆外的四川、河南、安徽等省份。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部分拾花工已返乡置业,导致南疆地区拾花劳动力的大量缺口。对棉农来说,如果采收期过长,棉花的品质和价格都会降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以为采棉的难题会加剧,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同期】沙雅县金沙漠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艾海提•依明(男):

  “今年,我们进行了大面积土地平整,拾花工的需求量也小了。”

  【解说】今年,来村里的拾花工有530人,比去年少了62%,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机采棉的推广。

  【同期】沙雅县金沙漠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艾海提•依明(男):

  “比如6.7公顷地,人工采摘的话,最快的差不多两个月。 机采的话 ,20个小时左右可以全部采摘完。”

  【解说】6.7公顷棉花采摘时间从两个月缩减到20个小时,对农民收入有怎样的影响呢?

  【同期】沙雅县金沙漠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艾海提•依明(男):

  “采棉机和手采棉花的区别,一公顷地6000公斤,人工采摘费用是1.2万元人民币,机采900元人民币。”

  【解说】我们通过图表做一下比较,从最终的成本来看,机采棉是5250元人民币,人工采棉是13125元人民币,每公顷能节约成本7875元人民币。省下的采摘费,就是棉农的收入。看到这样的实惠,原来小面积的种植户,纷纷开始流转土地,适度规模化种植,艾海提•依明说,明年的拾花工需求量将进一步减少,棉农也不用再被绑在土地上了。

  【同期】沙雅县金沙漠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艾海提•依明(男):

  “我们村的大部分富余劳动力解放了,他们去县城的工厂上班,每个月有三、四千元人民币的收入。”

  【解说】艾海提•依明的村子里发生的变化,是沙雅县棉花采收的一个缩影。今年,沙雅县的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3.2万多公顷,其中,其中机采棉10万公顷,机采率达到80%以上。机采棉面积迅速扩大,采棉机的需求量也大幅上升。以前,依靠进口采棉机,高昂的购置费用、维修费用,曾经是机采棉推广的难题之一,那现在情况怎样呢?

  【同期】沙雅县采棉机经营者 安新全(男):

  “进口的采棉机,配件材料成本高,我们难以接受。中国国产的比较实惠,一些配件当地就能买到。”

  【解说】今年9月,安新全投入190万元人民币,加上政府农机购置补贴60万元人民币,买了两台采棉机,价格不到进口采棉机的三分之一。

  【同期】沙雅县采棉机经营者 安新全(男):

  “签了533公顷棉花地采摘合同,过来干了,机子还是评价是挺好的。”

  【解说】安新全算了一笔账,两台采棉机基本能实现两年回本,第三年开始挣钱。这种投入少、回本时间缩短的采棉机,就产自沙雅县,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同期】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魏远俊(男):

  “在早期,比如说采棉头等核心零部件都依赖进口,当时中国国内的工业基础、原材料、制造工艺等都达不到。”

  【解说】关键的指标不能达标,曾经让这家采棉机制造企业举步维艰。考虑到新疆植棉模式的特点,以及进口产品的难题,在分析了优劣势之后,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决定迎难而上。

  【同期】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魏远俊(男):

  “我们在采棉机头上下功夫,特别是在采净率、含杂率这些关键指标上,我们做了很多创新。”

  【解说】在魏远俊他们创新研发的同时,中国国产的发动机、零部件水平大幅上升,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结合这些成果,最终实现了国产采棉机的比较优势,成为南疆重要的装备制造企业。

  【同期】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魏远俊(男):

  “比如采净率,我们可以达到95%以上,含杂率基本在8%以下。这些关键指标获得了广大种植户的认可和好评。

  【解说】机采棉缩短了采收时间,提升了采净率,降低了含杂率,这些都给棉农带来了直接收益,也让棉花产业链中的种植采收环节效益不断提升。接下来,当棉花进入加工环节,机采棉是否也有优势呢?

  【同期】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魏远俊(男):

  “机采下来的棉花,1公斤要多收益0.1到0.2元人民币。这一块上明显的占了一些优势。”

  【解说】棉花产业链的整体效益,还要看后续的加工环节,沙雅县的棉花加工企业开始了新的探索。

  【同期】新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贾春胜(男):

  “目前在沙雅就涉及到三大板块,农业种植、棉花收购加工和纺织。”

  【解说】三年前,作为中国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落户沙雅县,面临的市场大环境是棉纺业供需不平衡。

  【同期】新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贾春胜(男):

  “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整个纺织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为了占领高端市场,我们要做棉花全产业链。”

  【解说】低端市场过剩,中高端纱需求大。怎样生产出市场需要的棉产品呢?立足新疆这个优质棉基地,企业采取了纺织+农业的模式。

  【同期】新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贾春胜(男):

  “棉花育种的时候,在棉绒的长度上做一些控制。棉花种植期间,在肥料、采摘方面都进行控制,这样就为纺织厂提供了很好的原料保证。纺织厂有了好原料,就可以做一些比较高端的精品棉纱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解说】新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在农业种植、棉花收购加工和纺织三个板块已经具备规模。公司在沙雅流转土地2.47万公顷,有11个棉花加工厂和一个86万锭的纺织厂。

  【同期】新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贾春胜(男):

  “目前棉纱的销售形势非常好,我们主要销往中国广东和浙江这两大地区。下一步公司计划棉花种植面积要达到6.7万公顷,收购加工达到100万吨,纺织要达到100万锭。”

  【解说】下一步,新疆将向优势棉区集中,压减棉花品种数量,提高棉花品质,扎实推进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实现新疆棉花“由大变强”,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完)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