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西合休乡新生活

2021年05月25日 14:52   来源:天山网

作品标题

点亮西合休乡新生活

参评项目

电视

体裁

新闻专题

语种

汉语

作  者

(主创人员)

秦拓 周光磊 刘慧

胡志强 车夫(马先明)

编辑

刘慧  赖莉莎 姜晓丽

刊播单位

新疆广播电视台

刊播日期

2020年10月23日20:05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新疆卫视《今日聚焦》

作品字数

(时长)

11分01秒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2020年6月,西合休乡的光伏电升级与全国大电网联通,电力供应从原来保障基本生活升级到能满足生产用电。至此,新疆实现大电网全覆盖,边远山区的农牧民不仅用上了稳定的电,生活也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人民至上理念的实践让边疆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作品聚焦的西合休乡,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是喀喇昆仑山腹地的边境乡。这里向南与印控克什米尔只有一山之隔,紧邻我国战略要地阿克赛钦,边境线长达102.4公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党和国家决定架起这条通往边境乡的电力线。

架起这条线路究竟有多难?记者三次前往喀喇昆仑山,用镜头记录下了在高山绝壁架设电力线路的艰难进程、牧民给电力工人送羊的感人现场和通电后乡亲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场景。不仅是电力线路,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3年时间里,先后投入15亿元,帮助这里的6500多名各族群众实现从贫穷到小康的跨越,当地群众感激地说道:“好生活是党和国家给我们的,我们永远不能忘!”

作品以小见大,用一条电力线路的架设,串联起党对边疆地区的厚爱,也串联起了新疆各族人民感恩共产党、忠诚守边的家国情怀。

全传

媒播

体实

  效

国内传播方面:作品在新疆卫视、《丝路视听》客户端、喀什零距离、叶城零距离等媒体平台播出后,在观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各族群众纷纷表示: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承诺,在边疆地区一一实现。

国际传播方面:作品被翻译成吉尔吉斯语,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广电总公司电视第一公共频道《今日中国》播出,为国际社会生动讲述了中国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共产党”,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党和国家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在喀喇昆仑的深山里,群众不仅能用上电器,还能开办加工厂等等新变化,当这些场景铭记于各族群众的心中。

作品荣获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第四季度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获得2020年度新疆新闻奖新闻专题一等奖。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作品主题鲜明,“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和国家巨额投入关怀边境乡的各族群众生活,“人民至上”理念在新疆生动实践,这里的群众也用忠诚和担当感恩党和国家。

作品运用航拍、跟拍等手法,真实呈现了艰辛的施工过程,也展现出人们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场景。

作品采制精心,主创人员上高原、翻达坂、同吃住、勤记录,充分践行“四力”的要求,让作品真实、温暖、感人。

推荐参评。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1年  月  日

点亮西合休乡新生活

  【通电现场】

  “叶城县西合休乡,大电网通电,启动通电按钮。”

  【正文】前不久,叶城县西合休乡正式与全疆大电网联通,牧民塞皮丁和乡亲们也彻底结束了依靠太阳能电池板等小型发电设备供电的历史。

  【同期】叶城县西合休乡牧民 塞皮丁:

  “以前在家(电压低),用的都是老式的灯,光线昏暗。通电以后我非常高兴。”

  【正文】西合休乡地处喀喇昆仑山北麓的群山之中,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是新疆最偏远、地质结构最复杂、自然环境最恶劣、自然灾害最多发的乡镇之一。按理说这里的环境并不适合农牧民居住,要想让乡亲们有更好的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整体搬迁。但是,西合休乡向南与印控克什米尔只有一山之隔,紧邻我国的战略要地阿克赛钦,边境线长达102.4公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以尽管生活环境艰苦,但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克尔克孜族等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守卫着祖国的边境。

  【护边员巡逻现场】

  【正文】既然不能搬,就要最大限度地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六年前,自治区为这里通上了光伏电,解决了当地群众基本的照明问题。但光伏电对山区群众来说,就像靠天吃饭,遇到阴天雨雪,一些耗电量大的机器设备和家用电器,如冰箱、冰柜、洗衣机等就没法使用。2019年,国家和自治区以大电网延伸的方式,全面解决光伏行政村缺电的问题。于是,西合休乡的农牧民便成为新疆最后一批从光伏电升级到大网电的居民。乡党委书记李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同期】叶城县西合休乡党委书记 李云(男):

  “通电通到乡政府花了三个亿,8个村拉光伏电花了一个亿。国家为了我们群众的生活,为了让群众能够安心地在这个地方守边,守着国家的国土,所以国家投资了这么多的资金。”

  【正文】西合休乡辖区面积1.39万平方公里,9个村子,6540名各族群众。离乡政府最近的村子也有30公里,最远的则达到了220公里。光是给这里的百姓通电,就要花4个亿,人均投入超过了6万块钱。那么,这电通起来究竟有多难呢?架设输电线路的地方几乎都是高山绝壁,我们艰难步行了几个小时才到达了一处位于半山腰的施工现场。

  【记者出像】记者 周光磊:

  “在全长78km的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有18公里海拔超过三千米的山区施工路段,在这18公里中,要架设64基的铁塔,最高的施工作业面距离山脚的垂直距离超过了300米,而每个作业面的施工面积也是非常狭小的。”

  【现场】“慢一点。”

  【正文】杨丹是这次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总工程师,曾经参与过新疆多条特高压输变电线路的架设施工。

  【同期】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喀什阿卡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杨丹:

  “这是我有史以来干过现场条件施工条件最艰难的一个工程。”

  【正文】施工一开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每基铁塔建设所需要的几十吨物料,一点一点地运上山。

  【同期】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喀什阿卡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杨丹:

  “在山区段最主要的就是用我们的人力,消耗的人工人力非常大。”

  【现场】电力工人:“山太高了,路太远了。”

  【同期】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喀什阿卡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杨丹:

  “我们的索道总共将近有18公里,架设了55级索道。整个就覆盖了我们高山段所有地势险峻的区段。”

  【现场】记者:“这是你们自己修的简易公路?”

  电力工人:“对。”

  【正文】每天天刚亮,施工人员就要坐车到山脚下,然后步行爬山到施工现场。为了节省时间,他们通常要干到天黑才下山。

  【同期】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喀什阿卡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索道操作工 年则罗根:

  “从山脚下爬到山顶上大概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干活十个小时,这个地方海拔也有点高,有点缺氧。”

  【正文】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而每建起一座铁塔、每延伸一米电线,工程造价相对于平原地区更是成倍地增长。

  【同期】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喀什阿卡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杨丹:

  “山区段的施工难度至少是平地的三倍以上。”

  【正文】建铁塔,牢固的塔基是关键。但是要在这样的悬崖边挖出一个个十几米深的基坑,谈何容易!

  【同期】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喀什阿卡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杨丹:

  “上面有50公分的黄土,底下全部都是岩石,我们的工人把空压机运过来,拿着风镐电镐,一点一点慢慢往下钻,历时一个月才能挖成一级基础。”

  【正文】由于山区降温早,西合休乡的施工时间每年只有7个月。为了让全乡的百姓尽快用上稳定的电源,施工人员克服了工程难度大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硬是把一年的施工时间压缩到了半年。在这样高海拔、缺氧、环境恶劣的大山里建铁塔、拉电线,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西合休乡大网电工程投运送电的当天,乡亲们打开了从来没有同时使用过的电视、洗衣机和冰箱等家电。

  【同期】叶城县西合休乡牧民 塞皮丁 :

  “架线线路特别辛苦,非常感谢。”

  【正文】山里人朴实,语言表达不了心里的谢意,索性就牵了一只羊过来。在塞皮丁看来,这高原山区,没有什么比象征着美好和吉祥的羊更合适送给电力工人。

  【现场】村干部:“给我说了几次了,昨天就要拿过来,但是昨天没有找到你们,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把羊送过来。”

  赛皮丁:“辛苦了,谢谢你。”        

  村干部:他说非常非常感谢你们!

  送电工人应该的,应该的。

  【同期】送电工人 刘洪成 范井效:

  “我们真的很高兴,再辛苦,我们觉得也值得的,这个真的值。”

  【正文】通电仪式结束后,西合休乡中心小学740名学生开展了一堂“感恩之心”主题班会。搁置了几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正在播放着电力天路穿越茫茫昆仑的视频。

  【同期】叶城县西合休乡中心小学学生 阿丽亚•吾买尔:“我们学校终于用上了长明电,这是我们全校(师生)盼望了很久很久的事情。”

  【现场】老师:“在我们学校通(大电网)后,复习功课、烧水都可以用电是不是?”

  【正文】今年12岁的阿丽亚,是乡中心小学的寄宿生。她家离学校骑摩托车有六七个小时的路程,一学期只能回一次家。接入大电网后,学校不仅有了长明电,而且闲置已久的冰箱、冰柜、洗衣机也都能派上用场。这对阿丽亚和同学们来说,别提有多高兴了。

  【现场】校长:“冰柜给我们学校配备了四年,冰箱给咱们学校配备已经两年了,但是(没有用的)原因,没有通大电网,就一直用不成。”

  【同期】叶城县西合休乡中心小学学生 阿丽亚•吾买尔:

  “以前衣服脏了我们只能到河里打水洗衣服,手都被河里的水冻烂了。现在有(稳定的)电,我们用洗衣机洗衣服,手也不会冷。”

  【同期】叶城县西合休乡中心小学学生 其曼古丽•肉孜:

  “此时此刻除了感恩,我想没有其他词能诠释我的感受。”

  【正文】老师告诉孩子们,好好学习就是最好的感恩。

  【现场】马木提•麦孜牙 

  :“现在老百姓最重要。”

  【正文】如今,乡里有了稳定的电,网络也更加稳定,还有了4G信号,乡亲们的眼界也比以前开阔了。牧民马木提•麦孜牙老人的祖辈,是1895年迁来的“边民帮户“,在麻扎达拉、阿卡孜一带兴边护边。现在乡里一年一个样的变化,让老人家很是感慨。

  【同期】叶城县西合休乡护边员 马木提•麦孜牙:

  “我今年69岁,这辈子第一次接触网络,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有了稳定的电和自来水,有了幸福安心的生活。这是国家和政府给我们的,这一点永远不能忘。”

  【现场】艾力装修

  【正文】这两年,留在西合休乡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艾力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过去不能用的电动设备都能正常运转,艾力也有了新的打算。

  【同期】叶城县西合休乡居民 艾力•巴依斯:

  “现在电也来了,(西合休乡)二村没有修车的,我想现在这个月去叶城县学会修车,回来这边(开)修理厂。”

  【正文】如今,大电网穿越天路通到乡里,点亮了乡亲们的新生活。互联网、公路、自来水也通到了西合休乡最远的人家,通到了农牧民的心坎上。

  【同期】叶城县西合休乡党委书记 李云:

  “1433套房子,总共花了3个亿,修路4.2个亿,拉自来水两个亿,(手机)通信号花了一个亿。从2017年到现在,投资15个亿。”

  【正文】3年,15个亿的真金白银,投在了西合休这个边境乡,投给了这里的6540名各族群众。摆脱贫困的乡亲们,心里记着党,也记着自己奔向新生活的梦想。

  【现场】孩子们唱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