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5日 16:41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寒冬时节,旭日初升,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驼铃声清脆悠扬,种植基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杏园”依旧热闹非凡。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队驻村以来,在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特色旅游上下功夫,带领村民稳步走上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致富路。
因地制宜 探索特色养殖
坎久干村是农牧结合村,一直有养殖牲畜的传统,但大都以散养为主,管理方式相对粗放,养殖技术落后,村民增收难度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作队与村“两委”经过走访调研,充分听取农牧业专家意见建议,决定引导村民发展骆驼养殖,转变养殖模式,发展合作养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17年,工作队协调派出单位筹资30万元,购买34峰奶骆驼,协调资金修建2400平方米标准化圈舍,帮助成立了同心骆驼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吸纳30户村民入股合作社,实现统一养殖、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为进一步扩大合作社养殖规模,提高村民收入,2018年6月,工作队又筹资75万元购买了50峰奶骆驼,免费发放给50户村民,并动员他们加入合作社,采取企业化运营模式,实行股份制管理,年底可享受分红。
“在工作队的引导下,我加入了养殖合作社,每年年底可享受分红1500元。现在,家里收入慢慢多了起来,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村民阿依古丽·吾拉依马洪开心地说。
目前,合作社养殖骆驼130峰,每峰奶骆驼每天产奶1.5—2公斤,仅驼奶一项,80户村民户均年增收1500元。合作社还带动5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3.6万元。
多措并举 实施特色种植
坎久干村草场与耕地资源有限,种植技术落后,苜蓿产量低,不能满足当前牲畜养殖需要。为此,工作队决定在村里建设一个草料基地,既可以“盘活”闲置荒地,又可以满足养殖的饲草料需求。
工作队与村“两委”将流转到村集体的1000亩土地作为饲草料基地,平整和改良土壤,挖钻水井、铺设滴灌设施,引进高产品种苜蓿,引入专业公司开发建设。2018年,苜蓿种植喜获成功,产出的饲草料低于市场价出售给村民,降低了村民养殖成本,还为村集体增收22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附加值,工作队和村“两委”与江苏常州一家公司开展合作,利用饲草料基地实施现代化农业技术实验与高产良种培育基地项目,成立村民劳务服务队,村民通过参与种植和出租农业机械等方式获取收入。
“现在,我加入了村民劳务服务队,在饲草料基地干活,每天有150元的收入。”村民麦麦提吾肉孜·加森说。
目前,21名村民通过出租农用机械人均年增收1.9万余元,65名村民在基地务工,人均月收入4200余元。
系统谋划 发展特色旅游
“工作队来了以后,帮我们发展项目,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村民赛买提·司马义是一名老党员,在推进“百杏生态园”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时,他主动捐出了5棵杏树。
坎久干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帕米尔高原自然风光和毗邻乌恰县城的地缘优势,吸引大量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工作队瞄准这一市场,决定发展特色旅游,力争通过产业带动和项目实施,实现由“畜牧养殖村”向“特色旅游村”转型。
工作队依托派出单位力量,成立农牧科技扶贫公司,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采取“公司+村委会+合作社+村民”的运营模式,打造“泰山看日出,乌恰观日落”的柯尔克孜族风情旅游品牌,争取实施具有柯尔克孜民族特色的集“赏、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百杏生态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2019年,“百杏生态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吸引越来越多的疆内外游客驻足坎久干村游玩观光。
“工作队让我在家门口的‘百杏生态园’务工,每个月可以挣3000多元钱,我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图尼萨·阿仁激动地说。
现在“百杏生态园”已成为坎久干村促进产业发展,助力村民增收的新亮点,自2019年6月营业至今,“百杏生态园”累计接待疆内外游客9.5万余人次,带动45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7500元。2019年底,合作社将24.6万元盈利向全村137户村民分红,户均分红1800元。
“下一步,工作队将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促进村民持续增收。”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蒲建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