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之星】步履坚实奔小康 脚踏实地谋幸福

——记乌鲁木齐城投(集团)公司驻达坂城区阿克苏乡阿克苏村“访惠聚”工作队

2021年01月12日 12:43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一座座红顶绿瓦的安居富民房整齐划一,一条条乡村道路干净整洁,一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回家的路……走进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阿克苏乡阿克苏村,一派崭新景象。

  乌鲁木齐城投(集团)公司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1+2+5”重点任务,持续在建强基层基础、促进村民增收、为村民排忧解难方面用心用情用力,让昔日的牧业村向着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转变,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筑强堡垒民心齐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工作队抓住提升村“两委”服务能力这个关键点,理思路、拿措施、定制度、教方法,帮助村“两委”规范日常管理制度。工作队队员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提高,不断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

  村级后备力量哈依那热·吾木尔吾扎合肯吃苦、责任心强,但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不熟练、公文写作能力差。经过工作队一年多培养帮带,她熟练掌握了计算机办公软件、对基层党务知识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工作中也能够独当一面,成长为村“两委”班子成员。

  “在工作队员的帮带下,我掌握了不少方法,工作得心应手,也变得更加自信,我一定做好本职工作,为村民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哈依那热说。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我们以党员教育为抓手,让村里的每一位党员都动起来,把村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一起增收致富。”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唐鹏说。

  工作队因地制宜探索党员学习教育新模式,打造“家庭党校”学习阵地。从党小组中推选2名群众信任的党员当选“家庭党校”负责人,在其家中建立“家庭党校”。

  70岁的居马巴依·沙哈提是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家庭党校”负责人之一,每次他都会将自己学到的、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养殖技能等内容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愿望是让每户村民的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村党支部书记都慢别克·苏力旦说。

  私人定制就业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阿克苏村富余劳动力多、但缺乏就业技能的实际,工作队对有创业意愿和求职愿望的村民逐一登记造册,一对一精准“把脉”,以“技能培训+企业就业+本地创业”等方式,为村民私人定制就业“套餐”,让村民有了立身之本。

  28岁的古丽加那尔·吐司甫别克曾在家待业,当得知村里开办了刺绣培训班后,有着刺绣基础的她主动报名参加。经过系统培训,现在的她已经是刺绣合作社的负责人,每月售卖绣品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

  为补齐村民劳动技能缺乏的短板,工作队开办刺绣、烹饪、家政服务等各类技能培训班。除此之外,工作队还主动对接周边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实现村民稳定就业。

  2019年,工作队和村“两委”动员引导村民成立了集屠宰、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乌鲁木齐博韵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将这里设为村民就近就业点。

  “我在养殖合作社工作,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我非常满意这份工作。”村民马合沙提·哈热依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42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倾心为民人心暖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工作队通过走访摸排,聚焦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对村民的诉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用点滴真情架起了干群间的“连心桥”。

  “路灯照亮了我们夜间出行路,出门再也不用手电筒了。”村民马占成感慨地说。村里路灯长期没有维修、线路老化,村民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工作队争取派出单位支持,更换、维修损坏路灯15盏,并安排专业电工定期对全村路灯进行维护。

  苜蓿队方向的垃圾清运船不够,影响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工作队与村“两委”协商,争取派出单位资金支持,及时购买垃圾船,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疫情期间,为保障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工作队与村“两委”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前往牧区,为12户30余名村民送上疫情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并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保障牧民正常生产生活;工作队还利用微信朋友圈、QQ群,帮助6户村民销售活羊150只;帮助9户困难村民修缮200米院墙;帮助村民努尔赛里克追回欠款1.8万元;将患严重高血压的村民及时送医就诊……工作队累计为村民办实事好事30件,投入资金66万余元。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生,用汗水换来村民笑颜,拓宽了致富门路,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如今的阿克苏村,文明互助蔚然成风,邻里关系更加和睦,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