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明新村】阿孜那巴扎村:村容焕新颜 拥抱新生活

2020年09月08日 12:05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夏日的余辉映照在新和县玉奇喀特乡阿孜那巴扎村,村庄仿佛披上了金装,白墙红瓦的民居院落、枝繁叶茂的林荫村道、歌声清脆的蝉鸣鸟唱,让人倍感自在惬意。在新和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精心打造下,阿孜那巴扎村“旧貌”换“新颜”,翻开了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新篇章。

  扮靓村容 提升乡村“颜值”

  乡村要振兴,村庄环境要美起来。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制定三年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按照“路面净化、路边绿化、庭院美化、村貌优化”的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起幸福家园。

  为进一步改善整村环境卫生,2019年冬闲时节,工作队组织村民开展15公里水渠的清淤、清杂,重新移植村主干道及巷道两侧的杂乱树木,补栽桃树、白杨树、葡萄树等4200余株,不断绿化、美化环境,实现巷道、绿化带、沟渠整体改造提升。同时组织村民围绕院内“三件事”(厕所改造、移风易俗、三区分离)和院外“三件事”(垃圾清运、污水治理、巷道改造)开展庭院整治活动,帮助新建围墙、隔离花墙8200余米,拆除危旧房屋、废弃畜禽圈12座,改变棚圈私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的现状,村民生活环境有了巨大改观。

  工作队组织工作队队员、党员干部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聘请2名贫困户担任卫生保洁员,发动11名“四老”人员担任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加强环境卫生日常监管。同时和村“两委”商议制定《村庄环境卫生公约》,按照“一比二看三评议”原则,每月评选10户先进示范户张榜公示,并给予奖励,引导农牧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早晨我都会围着村子溜达,一是锻炼身体,二是监督卫生,看着村子一天天变美,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变好,我感到很欣慰。”老党员卡哈尔·艾则孜高兴地说。

  富民兴村 唱响时代“赞歌”

  为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2018年,工作队与村“两委”立足村情,通过发展壮大养殖合作社,帮助村民转移就业,走上富民兴村的“致富路”。

  阿孜那巴扎村有发展养殖业的传统,但家庭式养殖规模小,经济效益差。工作队和村“两委”采取“村集体+致富能手+村民”的模式,推选养殖经验丰富的艾麦尔·亚森作为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实行统一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合作社现有存栏牛115头、羊820只,解决7名村民就地就业,促进了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的转变。

  “工作队不仅经常邀请畜牧养殖专家来教我们养殖技术,还帮我们找销路,现在我对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信心。”艾麦尔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富余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2018年冬天以来,工作队以“培训+就业”模式,组织开展泥瓦工、电焊工、电动车修理等各类技能培训14场次,培训村民220人次。通过培训,26人自主创办建筑施工队、电动车修理店、家电维修店等,带动77人就业。工作队还多方争取就业岗位,帮助52人到县域内的汽车修理厂、纺织厂、食品厂就业。

  稳定的工作、持续的收入、幸福的生活……欣喜的变化让村民有了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村民的腰杆直了起来,笑容更加灿烂。

  志愿服务 架起连心“桥梁”

  阿孜那巴扎村的美丽画卷,不仅要“面子”美,更要“里子”美。为更好地引导村民在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助,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等112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将每周六定为志愿服务活动日,解决困难诉求、宣传政策法规、走访慰问群众等,不断引导激励广大村民抱紧成团、向上向善。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服务队的身影。今年65岁的阿不力孜·阿布拉是村里的低保户,妻子早逝多年,今年3月初,在修剪核桃枝丫时不慎摔折了右手,三个孩子都在外打工,个人生活起居无人照顾。工作队知情后,不仅组织15名志愿服务队队员帮助他修剪了2.9亩核桃树,还组织2名志愿者轮流帮助他做家务。阿不力孜说:“感谢工作队的帮助,工作队对我的照顾比我的儿女还周到。”

  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开展慰问活动70余场次,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家庭420余户,帮助办实事好事330余件(次),在志愿服务队的影响下,村民间邻里互助、友爱和睦已经成为阿孜那巴扎村的时尚新风。

  如今的阿孜那巴扎村,一幅村美、人和、业兴旺的隽美图景正铺展开来。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