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五毒

2020年06月19日 16:27   来源:新华网

  在端午节,民间有“避五毒”的习俗,所谓五毒一般指的是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五月是五毒是出没的时候,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为毒月毒日,故有五毒的说法。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既然五月多灾多难,因此,人们想了不少办法来应对,“避五毒”就是过端午节的初衷。明人冯应京《月令广义》说:“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所以为了避五毒,产生种种祈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如插艾虎蒲箭、额头画“王”字、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佩香囊香包等,这些习俗原意都是驱邪避祟,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如今这些风俗又多了一层祝福纳吉、审美娱乐的含义。

  民间信仰认为将五毒放在一起可解百毒。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五毒》图中五毒被刻绘在一葫芦内,还有一只大老虎,这是因为最初将这五虫动物捉来放在葫芦之中,后来改以刻绘成年画大量贩卖张贴来代替。此《五毒》图像造型古朴可爱,充满拙趣,将原本看似恐怖与令人恐惧的五毒瞬间幻化为受人欢迎的祈求平安符画,是端午节时人们在家中张贴的,通常与张天师像、钟馗像等一起悬挂祭拜,以保佑家户平安。

  吃五毒饼,之所以得此名并不是真有毒,而是在饼上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的“五毒”形象图案。吃五毒饼,就是让其不能在祸害人间,祈求健康的美好寓意。

[责任编辑:王建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