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5日 17:42 来源:天山网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沙漠人家 |
参评项目 |
电视新闻专题 |
|||
体裁 |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 (主创人员) |
李玲、谭敏、库尔班·热合曼、荣军、宋涛 |
编辑 |
李耘、王敦 |
|||
刊播单位 |
新疆广播电视台 |
刊播日期 |
2019年12月31日22:35 |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新疆卫视 《我们都是追梦人》 |
作品字数 (时长) |
23分25秒 |
|||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难度最大、投入最多、工作链条最长的“民心工程”,也是全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举措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电视新闻专题片《沙漠人家》将目光对准中国最难到达的村落之一,位于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腹地的达里雅布依乡。这里曾被喻为遗落沙海的“野人部落”,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广泛被世人所知…… 作为极具典型代表的沙漠村落,如何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致富是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多年来,新疆广播电视台一直将达里雅布依乡作为采访报道的重点地区。2019年9月底,本片摄制组作为唯一一家媒体,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记录并见证了这个最偏远的村庄彻底搬出沙海的历史时刻。一步跨千年,达里雅布依的故事正是新疆大地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最真实最真切的脱贫故事,197户沙漠人家的搬迁标志着新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达里雅布依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新疆落实总书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体现。 |
|||||
社 会 效 果 |
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中国最难到达的村落之一,这里的脱贫攻坚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光。热心观众中有曾经来过此地的旅游探险者、有关注新疆发展的上海观众,还有曾经在这片热土上奋斗过的援疆干部……本片作为优秀纪录片入选中国纪录片网展播平台,在国内多家电视台进行播出。 |
|||||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
该片主题意义重大,立意高远。达里雅布依的历史性跨越,不是一个孤例,而是一个缩影。作为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自然村,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贫困发生率高达82%,几代人为之努力的达里雅布依,通过整体搬迁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命运。特别是本片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移民搬迁工作“搬得出”后,要真正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现实问题,为全国其它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令人欣喜的是新疆广播电视台多年持续关注达里雅布依的发展变化,丰富的素材积累使得故事更具时空的张力。本片画面剪辑流畅,现场记录生动真实,村民搬进新的居民点时的温暖感动,给评委留下极其深刻印象。 本片用镜头记录并传播了新疆维吾尔族真实的生存状态。2019年12月底播出之时,恰逢美国通过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本片无疑是对美“以疆制华”险恶用心的有力回击。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0年 月 日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0年月日 |
《沙漠人家》
【解说】 “三区三州”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而位于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布依更是“三区三州”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有人说这里是被遗落沙海的“野人部落”,有人说这里是中国最难到达的村落之一,还有人说他们“一步跨了千年”…… 2019年9月,我们深入塔克拉玛干腹地,作为唯一一家媒体,记录下了这个最偏远的村庄彻底搬出沙海的珍贵影像。
【片名】沙漠人家
【画面】一组行进画面
【字幕】路太难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2019年9月27日 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整体搬迁前一天
【解说】今年50岁的日杰甫被大家称作“沙漠王”,他是从于田县到达里雅布依乡跑得最多的人。这段曾被当作“东方达喀尔”赛段的路 一般人可不敢轻易挑战,240公里的路程,不知跑废了多少车,吓退了多少人。
【字幕】日杰甫
【日杰甫】第一趟1984年4月份,开车15天,我们进去,待了两天休息,开出去是十四天,刚好一个月我们来回。这边你往上这样转一下,就 嗡(冲下去),要不是启动不起来。
【现场】让开,哈哈 再见! 再见! 谢谢!
【字幕】路遇被困沙漠探险车辆
【解说】三十多年来,从赶毛驴车,开拖拉机送货到用北京吉普212,4500接送进出的人,从最初的沙包里穿梭到现在的时断时有的路,从30天一趟往返到现在两天一个来回,日杰甫见证着这条路上的每一处过往。直到现在,村民们要整体搬迁了。
【字幕】库尔班尼莎
【解说】22岁的库尔班尼莎往返大多都是搭乘日杰甫的车,她是乡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刚刚毕业于新疆财经大学,是达里雅布依走得最远的人,此刻她归心似箭,沙漠腹地是家的方向。要搬家了,她要尽快回到母亲身边。
【库尔班妮莎】就是我高三的时候,我就请了十五天的假(回家),走了一半就到了沙漠中间,车都坏了,真正没想到,到冬天都没下过雪,就那天晚上就下雪了,晚上的时候 ,真的特别特别冷,就这样又过了三天,第四天 就日杰甫哥、艾力哥他们过来,就然后帮他们修车。
【解说】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事实上,达里雅布依的每一个人,在这条路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在沙丘、胡杨和河道淤泥中反复颠簸近7个小时后,车辆在一户人家门前停了下来。
【日杰甫】来拿两根抽吧!想好搬家了吗?
【字幕】阿布都拉 村民
【阿布都拉】就是我们养了四百只羊,不能搬家的原因就是不能扔下它们。
【日杰甫】他的名字叫阿布都拉,他的绰号是“交通”为什么叫“交通”,白天晚上来车他都站在那,路边上。再见!我们在他家的时候他(不舍得)抽(我给他的烟),现在可能抽的呢。
【解说】大漠的孤寂让“交通”不错过任何一个过往的路人,让达里雅布依孤寂的又何定了这里户与户的距离,除了乡政府周围,相距最近的人家也要隔上几公里,只有这样,草木才能勉强支持赖以为生的羊群吃饱。
【字幕】 遗落沙海的“野人部落”
下午8点,我们终于到达了达里雅布依 ,人们正在为搬迁做着最后的准备。
【解说】 此刻,在沙漠腹地240多公里的达里亚布依,人们正在为搬家做着最后的准备。“达里雅布依” 维吾尔语意为:大河沿子,它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自然村之一,但由于它地处 “死亡之海”的腹地,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世人对它还一无所知。这里的房子全部用胡杨、红柳和掺入芦苇的克里雅河淤泥建成,当地人叫做“芭子房”。饮食也极其单调。胡杨木燃成的炭火将黄沙烧得滚烫,把和好的面团放置其中,再用沙子掩埋烤制,就是达里雅布依人最常吃的食物——“库买其”。村里363户人家,贫困户就有299户,贫困发生率超过82%。2016年,在国家脱贫攻坚项目和当地生态恶化的双重考虑下,于田县将达里雅布依搬迁提上了日程, 2018年10月,第一批1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入住新的居民点。这一次,第二批也终于等来了搬迁的日子。
【字幕】搬与不搬
【村民】筷子勺子都备齐了,所有的东西都带上了,甚至烧水壶都有,煤气上面可以用这个铝壶吗?不知道我们没用过啊,到那里的时候用一下就知道了,从那里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县城了。
【解说】对于易地搬迁,有人欢喜,有人不舍。对于安土重迁的老人来说,离开祖辈生活的地方,需要割舍太多。
【字幕】吐逊汗 村民
【吐逊汗】大芸还是需要我自己看着,如果交代别人可能找不到。
【字幕】买提夏吾斯曼 村民
【买提夏吾斯曼】这里是荒地,唯一舍不得的就是我们的牲畜,扔下它们可能就会死掉。
【贾存鹏】你就放心吧,我们有小伙子专门看你的羊,
【贾存鹏】你有时间不是还可以回来吗?
【买提夏吾斯曼】我们就是个放牧的
【解说】乡党委书记贾存鹏忙前忙后,尽可能的关照着身边的老人。
【字幕】贾存鹏 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党委书记
【贾存鹏】特别是一些老人,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大了,他们故土难离的这种情绪,我们都能理解,就像刚才我们看的这个大叔,他就是80多岁了,(他说)我娃娃可以去,我这百分之百赞同,但是嘛我能留下就留下,我说你一个人留下不行,我们担心你啊,我们是一家人啊。
【解说】贾存鹏调任到达里雅布依今年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了,他早已习惯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但在他看来,搬迁只是迟早的事。
【贾存鹏】这个地方咱们说心里话,他是不适合于人类居住的,人的饮水是绝对不安全的,原来农牧民饮水都是挖个坑,舀上来的水都是绿色的,后面政府过来给我们打井,但是打完井以后一化验,它含氟,它含对人的损害的物质太多,矿物质太多,这饮水根本就没办法弄。
【解说】一年前,正当贾存鹏苦口婆心地给乡亲们做搬迁动员工作时,村里的一个孕妇突然生产,最终结果是动用了乡里乡外40多号人才算及时送到240公里外的医院,保住了母子平安,这次命悬一线的经历让这家人迅速搬离了村庄,也让很多村民最终下定了搬迁的决心。太难了,别的乡布置任务一个大喇叭就可以解决了,贾存鹏却要和乡干部骑上摩托车跑上几天才能有点眉目。办公就更别提了,除了乡政府周边有点手机信号,勉强能接打电话,其他地方都是信号盲区,没有网络就没有现代生活。
【村民】没有网,电脑不能用,甚至电视(信号)都没有。
【字幕】依明江 村民
【依明江】抓紧时间还有好多摩托呢。放心吧,我会修好的。明天我要同时搬两家人。
【解说】明天就要出发,依明江的修理铺迎来了从未有过的红火,为了保证路途跋涉的顺利,大家都来请依明江给拾掇一下摩托车。依明江是达里雅布依的能人,会修摩托车,会说简单的普通话,但尽管如此,依明江还是感受到了沉重的生活压力。修理铺没什么生意,村里的学校搬出了沙漠,10岁的大女儿和5岁的小女儿在外面上学,在时断时续的信号中听的最多的就是孩子们想家的哭声。
【依明江】每次打电话就哭,回达里雅布依也说的特别想爸爸,我们也特别舍不得她。
【字幕】依明江妻子
【依明江妻子】我们太高兴了,孩子们都在县城上学,要和孩子们团聚了。
【解说】必须出去,为了孩子们,也为了一家人更好的未来。
【解说】傍晚的达里雅布依打破了以往的宁静,甚至有点小小的沸腾,收拾家什的人们忙碌着,打包行囊的人们穿梭着。来自四川的自由摄影师尹永宏也跟着兴奋起来,镜头一刻也不舍得关。这是尹永宏第九次来到达里雅布依,他一直关注着全国的脱贫攻坚前沿村,得知达里雅布依整村搬迁的消息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字幕】尹永宏 自由摄影师
【尹永宏】它的特点非常鲜明,以及人和环境的这种关系,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非常原生态。但是这儿的生存状态非常恶劣。虽然很想拍摄到原生态(生活状态)的作品,但是我更期待咱们这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解说】夜色渐浓,沙漠的夜晚气温下降很快。明天就要出发了,达里雅布依人即将走出这塔克拉玛干腹地,去迎接新的家园,熊熊的篝火映衬着醉人的笑脸,人们久久不肯入睡。
现场:沙漠里的篝火晚会
【字幕】“一步千年”
2019年9月28日 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整体搬迁
【村民】这是我们达里雅布依的大事,说搬迁的,抖音看过吗,现在就把你们拍进去。
一个小时后就出发去新搬迁点了。
我们都很高兴。
要把房子都装修好。
以后就要住那里了,要搬家了。
人都到齐了吗,到齐了,那我们走向新生活吧!出发
【日杰甫】现在他们搬出去,我们国家的发展、生活,(这些)全部他们才能知道,可以享受到。
【库尔班妮莎】(盖新房子)大家没有掏一分钱,大家特别感恩党的好政策。
【依明江】搬到这里后,两个女儿每天都会在我身边了。
【贾存鹏】在沙漠深处,如果没有党的易地搬迁政策,我们怎么走出沙漠,有了易地搬迁,我们的梦实现了,我们的脱贫,可以和全国同步如期脱贫。
【字幕】经过七小时的艰难跋涉 天黑前乡亲们来到了新家——达里雅布依小镇
【贾存鹏】来来来,赶紧过来,赶紧过来。
【字幕】赵刚 北屯市驻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村第一书记
【赵刚】出来了,终于出来了,出来就好了,天天牵挂着他,我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他了。
【解说】驻村工作队为乡亲们准备了来到新家后的第一顿晚饭。这是家的味道。
【字幕】艾热提 于田县委副书记 县长
【艾热提】为了给这里通电,我们前面的计划就是六百多万,如果花六百多万给两百多户人通电,就觉得这预算太高了,然后我们决定使用太阳能供电,但是自治区不同意我们的计划,最后自治区给我们批了三千两百万的资金(并入了大电网)
【解说】达里雅布依乡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背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崭新的达里雅布依小镇距离县城90公里,干净的水、稳定的电、平整的道路,客运站每天三班车辆开往于田县城。人们不再因为脆弱的生态而拉开距离,每个小院里住着四户人家,每户不仅有80平方米的住宅,还增加了20平米的旅游接待标准间,牧人们过上了现代生活。
【解说】学校是定居点最先完成的工程,这里的122个孩子比库尔班妮莎幸运得多,孩子们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回到自己漂亮的家,见到爸爸妈妈。
【字幕】依明江小女儿
【依明江小女儿】你怎么回来的?出租车吗?
【字幕】依明江大女儿
【依明江大女儿】我们家的新房子在哪儿呢?
【依明江小女儿】在第二排
【依明江大女儿】我们的房子在最前面
【依明江妻子】好吗?宝贝。
【解说】水不再苦涩,蔬菜进入寻常饭桌,想见的人就在身边。房子变了,但家的味道更浓了。
【现场】
所有的亲戚们都好吗?
大家都好!
搬进新家里了吗?
已经搬进新房子了看见了吗,哥哥。
好看!多挣点钱回来。
【解说】搬迁是一切转机的开始,第一批搬出的富余劳动力在乡党委的组织下,都去了阿克苏捡拾棉花,仅劳动力转移这一项,每家每户就可以有五六千元的增收。年轻人规划生活,老年人享受生活。88岁的买提夏老人从来到定居点就没闲着,乡里为老人们准备了深度体检,新的卫生院就在家门口,头疼脑热再不会耽误任何时间。更让老人没想到的是,县里还为老人们准备了家乡游。买提夏老人第一次这么仔细的逛县城。
【讲解员】你们现在来到的就是库尔班·吐鲁木博物馆, 库尔班·吐鲁木给毛主席写了七封信,毛主席给他回了信。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托合提汗奶奶(库尔班·吐鲁木长女)的回信,就是这封信。习近平总书记说,希望你们也学习库尔班,做热爱国家的、热爱党的、热爱劳动人民的人。
【字幕】买提夏吾斯曼 村民
【买提夏吾斯曼】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盖了新房子,看到房子后,几天了我的泪没干过。
【字幕】努尔 村民
【努尔】我觉得去世的人白走了,这么好的房子都没能见到,他们就这么走了,我们搬到这里以后好像觉得重生了。
【字幕】卡斯木 村民
【卡斯木】如果没有共产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我们肯定还会住在旧房子,破烂不堪还漏雨。
【字幕】艾依加汗 村民
【艾依加汗】拿到钥匙我就哭了,高兴得都不相信自己眼睛。
【解说】一个月后,在150公里外的沙漠腹地,在他们曾经的家园,助推脱贫的三架马车也已启动。乡里支持第一个大学生库尔班妮莎成立了旅游合作社。
【库尔班妮莎】我对自己有信心,对克里雅的未来有信心。
【游客】我们来到了达里雅布依。
【解说】沙漠王“日杰甫”组建了旅游车队。
【日杰甫】全国(来)的人们都知道我,现在是拉旅游的客人。
【解说】四十户居民在天津援疆资金的帮助下,改造了民宿,安装了净水设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迎来了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收益10多万元。
【尹永宏】一定会再跟踪继续(拍摄),记录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解说】这里已成为沙漠探险、胡杨观光的最佳选择地。买提夏老人不再担心他的牲畜,沙漠里的羊全部由(村里)新成立的养羊合作社代管,规模经营,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吐逊汗大妈不用再守着她的大芸,村里的大芸合作社已成立,实现了采挖销售一体化。
【贾存鹏】我有信心带领达里雅布依乡牧民,如期实现脱贫。
【解说】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两个达里雅布依,一个是沙漠腹地“旧”达里雅布依,一个是距离县城90公里的“新”达里雅布依。
【解说】新与旧之间,是达里雅布依与全国人民一同步入小康的信心和决心。胡杨黄了,丰收季到了。一步千年,“最后的沙漠部落”续写着新的传奇。
【字幕】达里雅布依乡的搬迁具有标志性,至此新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全疆15.91万人搬入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