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之星】携手耕耘 夯实基层“营盘”

——记塔城地区纪委监委驻额敏县郊区乡八里营村工作队

2020年06月09日 11:52   来源:天山网

八里营村柏油路建设项目现场。

  天山网讯 齐整的巷道,浓密的树冠,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勾勒出八里营村诗意般的轮廓。塔城地区纪委监委驻额敏县郊区乡八里营村“访惠聚”工作队驻村以来,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千方百计拓宽致富路,帮难解困送温暖,以心交心,不断夯实基层“营盘”。

  路通了、草绿了、腰包鼓了

  过去,八里营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外出一趟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

  为解决村民出行问题,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争取40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村道路建设。但村民私搭乱建成了道路建设的“绊脚石”,为此工作队多次走访入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细致耐心地做村民思想工作,顶烈日、斗酷暑、拿方案、解难题,7.6公里的柏油路如期完工。路通了,村民与工作队的心也通了。

  当年因不愿意拆除私搭乱建而反对修路的村民蔺学茂,看到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思想也转变了,由衷感慨道:“路修好了,我们出行也方便了,以后再有这样的好事,我第一个举双手赞成。”

  工作队趁热打铁,积极推行改善人居环境责任制度,每周五组织村民开展“大扫除”,累计清运生活垃圾6吨,修补围墙400余米;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增强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每月开展一次“美丽庭院示范户”评比,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目前,已选出3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

  不仅如此,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安装了44盏路灯,铺设了8000平方米彩砖人行道,修建14.3公里砂石路,实现人车分流,便利了农业生产运输,夯实了村民增收致富基础。现在的八里营村黑色的路面、绿色的草坪、红色的人行道、白色的围墙错落有致,给村庄增添了活力。

  养殖小区的“保姆式”服务

  八里营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早些年,村里集中养殖小区承包给26户村民经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养殖小区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经过入户走访了解意愿、组团外出观摩学习,工作队与村“两委”决定依托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现有的养殖小区资源,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

  工作队争取援疆资金25万元,将老旧养殖小区改造成标准化养殖大棚,并与乡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签订技术指导协议,从畜种改良、饲料配比等方面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看到工作队的努力,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先后有58户村民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入驻养殖小区,从事牛羊养殖,现牛存栏量达1100余头。为畅通畜产品销路,工作队牵线新疆玛依尔食品有限公司与养殖户签约,为全村的牛羊找到了“婆家”,户均增收2000余元。

  搬进养殖小区仅两年时间,村民杨予疆已成为了养殖大户,他说:“以前我家都是零散养殖没啥效益,现在发展到70多头牛养殖,技术不愁,销路不愁,日子有盼头,工作队就是咱的好帮手。”

  “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村党组织说话办事有了底气和力量,就能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村党支部书记刘忠超说。

“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勘察节水滴灌项目。

  工作队就是咱自家人

  为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工作队建立群众困难诉求闭环式解决机制,明确责任人,将合理困难诉求全部纳入销号台账进行逐一销号处理。

  2019年7月的一天,工作队员孙梅听到村民相泰元家传来阵阵低沉的呼救声,走进院子发现上了年纪的相泰元在给菜地浇水时不慎摔倒,把头磕破了鲜血直流。老人的几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孙梅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联系车把老人送到村医务室简单包扎后,又送到县医院进行救治。因为送医及时,老人很快转危为安。事后老人的儿子相生禄拉着工作队队长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了工作队,你们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啊。”

  村民的事就是工作队的事。贫困户张全玲腿部残疾出行不便,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看到张全玲的拐杖十分陈旧,便与县残联沟通为张全玲送来了新拐杖和坐便椅。为方便她出行,工作队还及时修缮了她家门前道路,望着门口平坦的柏油路,张全玲感激地说:“工作队总是为我们操心,办事效率高,有他们的关心,我心里暖暖的。”

  为患有结肠癌的陈云娥老人买药、给张继林家送去暖心煤、帮助外出打工的9户村民协调土地托管……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许多。“不叫苦,不叫累,忙碌身影,美了八里营”村民编起顺口溜称赞工作队。

  据统计,今年以来工作队已累计投入资金2万余元,办实事好事80余件,赢得了村民的真心点赞。

  如今在八里营村,随处可见工作队员与村民们聊家常、同劳动的画面,工作队与村民携手耕耘,用赤子之心续写八里营村和谐新篇章。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