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真情浇灌甜蜜“黑土地”

——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驻疏勒县英阿瓦提乡喀拉亚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20年03月17日 16:38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 “喀拉亚”维吾尔语意为“黑土地”,疏勒县英阿瓦提乡喀拉亚村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故得此名。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到村以来,立足村情,精准施策,在产业带动、转移就业上持续发力,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商业创业街,打通就业直通车,带领村民用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打造甜蜜“致富瓜”

  喀拉亚村属于传统农业村,是深度贫困村。驻村伊始,面对种植业增收乏力的现状,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决定优化种植业结构,引进推广新品种甜瓜,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示范引导+合作推广”的特色种植新路。

  2017年,工作队结合村情,邀请专家调整种植规划,引进甜瓜新品种;引导致富带头人成立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喀拉亚”有机甜瓜品牌;采用春、秋两季种植模式,手把手教村民试种“金凤凰”“丑姑娘”等品种甜瓜,打造有机甜瓜示范基地。

  “在工作队和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合作社成为了拥有社员65户、甜瓜种植规模近500亩的甜瓜种植示范社,“喀拉亚”品牌的甜瓜也打出了市场认可度,我有信心带领更多的乡亲们共同致富。”合作社负责人夏麦丹·斯拉木说。

  在推广甜瓜种植同时,工作队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种植、网络化营销举措,筹集40余万元购置防虫网、粘虫板,降低农药使用,确保有机甜瓜产出率;新建120平方米保鲜瓜窖,延长甜瓜保鲜期;通过第一书记代言、发展农村电商微商、发挥省外派驻单位优势,完善网上直销、区域直供等立体销售网络。

  近年来,喀拉亚村坚持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甜瓜种植总产275万元,实现亩均收入4000元,户均收入近6000元,甜瓜种植已成“粮棉瓜畜”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致富瓜”。

  修建创业“商业街”

  喀拉亚村邻近省道,地处六个村的中心地段,车流人流量大、区位优势明显,且村里富余劳动力较多,许多村里的妇女因要顾家,无法外出就业。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开办技能大讲堂,修建“商业创业街”等措施,引导村民走出家门务工就业。

  工作队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盘活沿街村民闲置房屋,争取就业扶持资金15万元,建长约400米的商业创业街;带领村民代表赴喀什参观学习,举办创业故事会,讲思路、教方法、评比创业模范,拓宽村民创业经营思路,激发村民创业热情。

  “工作队帮我解决了3000元的创业基金,鼓励我在创业街开了一家面馆,如今,每月挣3000多元,脱贫不是问题,太感谢工作队了!”村民布祖莱·阿卜杜热合曼说。

  工作队和村“两委”紧盯创业需求,送技能进村到户,广泛征求村民意愿,创新培训方式,开通创业服务绿色通道,不断提升村民技能水平、畅通创业渠道,帮助更多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如今,喀拉亚村商业创业街上餐馆、蛋糕店、美容院、农资、汽修等各类店铺一应俱全,共有商户68户,吸纳就业创业110余人,其中90%为妇女群体,既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又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创业增收。

  搭建务工“直通车”

  就业是民生之本。工作队瞄准富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和村“两委”积极谋划,坚持强化宣传引导,寻求就业岗位、做好就业基础服务,确保实现一人就业、稳定一家、带动一片。

  工作队通过农民夜校大宣讲、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时机,积极向村民宣传脱贫靠双手的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劳动光荣、致富争先”荣辱观;设立村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就业情况动态管理制度和用工信息常态交流机制;积极联系用工单位争取优质岗位,搭建外出创业平台。

  为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就业,工作队筹集协调30余万元,在村里建立了一个托儿所,集中照顾外出就业家庭儿童;定期组织志愿服务队到外出务工人员家中解决实际困难,通过送医送药、捐资助学等方式,帮助村民解决就医、就学、缺劳动力等难题82件次。

  如今,全村共外出转移就业365人,人均增收3000元,其中127户贫困户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良好局面。

  “逾坚扶贫志,换得百姓心。工作队将继续坚持志智双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全面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乡村实体经济、鼓励外出务工就业,引导贫困户凝心聚力促脱贫,一心一意跟党走。”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凯撒尔·买买提说。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