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0日 16:11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精河县托里镇吾夏克巴依村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枸杞之乡”。近年来,精河县自然资源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立足村情实际,充分发掘枸杞产业基础,制定枸杞品种优化、规范管理、搭建平台的产业提质增效规划,不断巩固提升枸杞产业发展优势,让种植枸杞成为村民致富法宝。
引进新品 孕育希望种
近年来,针对枸杞品种过杂、品质参差不齐、枸杞销路不畅的问题,工作队主动咨询专家、外出考察调研,通过建立枸杞种苗苗圃、打造繁育示范基地、集中改良推广,帮助村民树立信心。
工作队通过走访,获悉枸杞种植能手李寿梅有着多年枸杞育苗经验,通过深入交流和商议,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地理环境和土壤性质,引进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强、适合本土种植的三个优良品种,依托李寿梅的种苗圃,做好新品种选育,建立了50亩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确保全村枸杞良种壮苗的供应。
如今,工作队鼓励4户村民试种的100亩新品种枸杞长势喜人,新苗成活率、挂果率连年创新高,2019年取得亩产180公斤优质干枸杞的试种成果。“2016年,工作队鼓励我试种了11亩新引进的枸杞,今年枸杞果大皮厚,产了1.8吨干枸杞,纯收入近2万元。”村民张汝俊高兴地说。
近年来,工作队通过赠送果苗和有机肥、表彰奖励大户等激励措施,使全村74户村民的1400余亩枸杞地相继更换为新品种,每年可向附近村队提供新品苗木5万余株,种植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授之以渔 传授增收技
工作队采取“理论+实践”“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种植专家、种植能手广泛开展技术培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科技大餐”,帮助村民掌握枸杞科学修剪及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要领,及时解决枸杞的“疑难杂症”,提高枸杞管理技术水平,提升枸杞产量和品质。
“这种灰褐色的是老结果枝,不要舍不得剪,但也不能剪得太秃,要露个头,不然剪口不易愈合。”在培训现场,专家在耐心细致地讲解修剪技巧知识。
工作队利用农牧民夜校、现场会等形式集中开展培训,指导村民掌握栽植密度、浇水追肥、修枝摘叶、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能,发放绿色栽培技术挂图,进一步规范枸杞科学管理,帮助村民为枸杞产量和品质装上“保险锁”。
“得知第一年的管理成本高、产量不好,工作队就经常带着专家来我家地里观看情况。”村民邵成双在专家的跟踪指导下,纠正了化肥与有机肥配比的问题,鲜枸杞亩产增加了120公斤。
工作队根据专家建议,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从“春季管理、夏季采摘、秋季剪枝”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定期发布枸杞生产中农药使用清单,指导村民把握好浇水灌溉、跟进剪枝、病虫害防治等管理环节,帮助引进枸杞烘干设施,建成集中烘干中心。
立体营销 拓宽致富路
吾夏克巴依村的枸杞陆续进入盛果期,为了防止陈果积压,工作队和村“两委”提出联合生产、立体营销的发展思路,在稳定市场销路上下功夫,寻求洽谈合作、开拓销售网络,实现枸杞标准化规模种植。
“我家的首茬500公斤枸杞干果通过合作社远销乌鲁木齐市,二茬枸杞刚采摘时就已经被预定了。”村民王树兴说。
工作队引导种植大户建立合作社,更新枸杞烘干设施,建成枸杞烘干加工中心;指导村民对枸杞进行等级分类;联系枸杞客商、大型运销企业和带动力强的枸杞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供销协作关系,将“绿色枸杞”推向市场。
“干枸杞的收购均价在每公斤45元左右,而同比重的鲜枸杞可以卖到160元,利润翻了几番。”工作队持续关注国内外枸杞消费市场,掌握了鲜枸杞在沿海城市非常走俏,立即鼓励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并与快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破解运距远、成本高难题,帮助村民扩宽销售渠道、最大限度增加收益。
2019年,工作队引导村民强化枸杞日常管理和品质控制,收获枸杞干果近270吨,符合绿色农产品标准,不仅产量得到提升,质量也更好,实现枸杞产销两旺、供不应求。
“如今,吾夏克巴依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枸杞村’。下一步,我们将紧跟消费市场需求,在引进深加工企业、延伸枸杞产业链上下功夫,挖掘枸杞茶等衍生产品,将枸杞产业做大做强,让村民在枸杞种植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蒙得巴雅尔·格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