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昌”通增收路 采“吉”致富果

——记昌吉学院驻柯坪县阿恰勒镇吐拉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20年03月20日 16:11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柯坪县阿恰勒镇吐拉村是“长寿圣果”恰玛古的种植地。昌吉学院“访惠聚”工作队驻村以来,坚持因地施策,通过发展特色种植、提高畜牧养殖技术、持续转移劳动力,帮助村民走上了一条脱贫增收的幸福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驻村伊始,工作队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决定以恰玛古种植业为支点,完善基础设施、规范标准生产、创新品牌营销,促进村民增产增收。

  工作队利用扶贫项目资金修建防渗渠3.3公里、排碱渠5.2公里,筑牢恰玛古种植丰产基础;鼓励种植大户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吸纳90户村民连片种植恰玛古800亩,实行统一采购农资、统一农机作业、统一田间管理,有效提升村民标准化种植恰玛古的水平。

  为帮助更多村民掌握种植技术,工作队邀请种植专家到村里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现场答疑解惑。“工作队修通了水渠,带来专家,教会我们科学种植恰玛古。今年,我种植了10亩恰玛古,由合作社在地里统一收购,每亩收入达到2000元。”村民阿布力米提 · 赛买提感激地说。

  2019年以来,工作队还引导合作社外出跑销售市场,积极联系网络电商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帮村民销售恰玛古90吨,种植户户均收入近1.5万元。

  畜牧养殖谋富路

  多年来,吐拉村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规模小、出栏率低、收益少。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决定扩大养殖规模,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科学养殖技术,解决饲草料供应和资金问题,帮助村民发展畜牧业促增收。

  工作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举办养殖技术培训;争取扶贫项目资金55.3万元,为村民发放450只优质品种羊、铡草机19台,修建羊圈15座;帮助村民争取小额贷款37.5万元,解决养殖资金困难;鼓励贫困村民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养殖大户示范引领,探索集约化发展模式;建立畜牧养殖科技服务站,定期开展牲畜检疫防病、培训宣传和品种改良等服务,让村民发展畜牧业无后顾之忧。

  “工作队帮我申请了4万元贷款,新修了羊圈,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指导,我家牛羊长得很好,2019年收入达到了3万元。”村民努热曼 · 阿依木高兴地说。

  为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工作队还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帮助村民扩大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种植1800亩,新建大型青储饲料池2座,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

  目前,吐拉村发展养殖49峰骆驼、173头牛和4750只羊,村民通过销售活畜、奶制品等绿色农副产品,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

  转移就业鼓钱袋

  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工作队和村“两委”加强示范引导,因人施策,通过走访宣传、举办技能培训、组织外出学习、提供就业创业信息等形式,帮贫困村民掌握实用技能,拓宽增收门路。

  2018年,工作队利用本地棉花产业资源优势,成立被褥加工合作社,与派出单位和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签订学生被褥供货合同。截至目前,先后吸纳35名村民加入合作社工作,生产供应被褥9500余套,实现社员人均月工资加分红2500元左右。

  “工作队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让我们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工资2000多元,谢谢工作队。”村民哈丽旦木 · 肉苏力高兴地说。

  工作队和村“两委”对全村劳动力进行梳理,建立富余劳动力登记台账,根据群众就业意愿,积极与县内外用工企业联系,签订用工合同,实施“订单式”劳务输出。

  目前,全村64人实现稳定就业,工作队鼓励村民自主创业72人,灵活就业及季节性务工54人,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我们下一步要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将特色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增收致富。”吐拉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巴合提 · 阿斯力汗说。

[责任编辑:王建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