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4日 12:59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杨书记变黑了,但村子却变美了,杨书记变瘦了,但我们老百姓却更富裕了,我们打心眼里敬佩他、喜欢他。”说起伊犁州水利局驻霍城县芦草沟镇西宁庄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长杨乾坤,村民们争相评价道。驻村以来,杨乾坤切实发挥统筹协调、指导帮带作用,团结带领驻村各支力量围绕“1+2+5”八项任务,聚焦总目标抓落实,让村容美了、民心亮了,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育强队伍开良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伊始,针对村“两委”班子整体年龄偏大、村级后备力量储备不足等问题,杨乾坤认为,只有育好队伍、带好班子、建好机制才能让村“两委”班子这列“火车”提速升级。
杨乾坤与村“两委”通过调研摸底,推行“一带一”结对帮带、“N带1”帮扶培养机制,加大对村级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每名队员带培1名村干部、1名村级后备力量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推行工作队员与村干部帮带“五同”工作法,即:工作同派工、措施同研究、学习同开展、人员同考核、成效同评析,在实干中规范村“两委”工作流程,健全工作制度,理顺运行机制,推动村级事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村民程凤林文化素质高、为人热心,杨乾坤将他选入村级后备力量,点对点培养,由于进步快、能力强,帮带一年后,程凤林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目前,杨乾坤指导村“两委”培养村级后备力量13人,其中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以前我们村一直位于倒数第三,自杨书记来了后,带领我们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先进村,今年还被镇党委表彰为优秀党支部呢!”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小军自豪地说。
增收致富出实招
“扶贫就要扶长贫、立长策、见长效,只有让群众有立身之技,有增收平台,群众才能真正实现脱贫增收奔小康。”经过反复思考和探索,杨乾坤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新的想法。
2018年,杨乾坤与村“两委”深入调研,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从土地升值、产业升级上为村民找到一条兴村富民新路子。
杨乾坤发动身边的朋友,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多方筹措资金20万元,引进了“一种保5年”的洋甘菊特色种植产业。他带着队员和村干部们逐户算经济账,连片整合土地100亩,和村民一起播种、锄草、施肥,还邀请专业技术员全程指导、统一管理,当年就为15户51名贫困村民带来了亩均5000余元的收益,今年亩均收益高达1万余元,让种植户们喜上眉梢。
“杨书记来了,动员我学技术,现在除了种地的收入,每月还能挣3000多元。”村民高义程在培训班学了电焊技术,做起了电焊工后,日子渐渐富裕起来。
杨乾坤除了带领村民发展洋甘菊、大樱桃等特色种植,还积极筹建彩砖厂、烘干塔,狠抓村民技能培训等,以“企业+产业+劳务输出”的方式,多途径引领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阳光大道。
杨乾坤与村民一起采摘红花。
倾情服务解民忧
“真没想到,我们这堆满炉灰和牛羊粪的巷道也能变得这么美,每天出门入眼全是鲜花绿树、载歌载舞,这样的生活可少不了杨书记的辛苦付出啊!”村民们的感激随处可闻。
为改善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杨乾坤带领村干部争取项目和派出单位支持,筹措资金15万元,早出晚归带领党员做示范,发动群众齐参与,清理杂物、栽种花草、回收加工1000余根废弃木材制作成景观围栏,在主干道铺设彩砖人行道、高效节水滴灌带等,打造出西宁庄村亮丽风景线。“以前,让大家出来干活别提多难!现在,大家都争相出来栽花种树,村子变美了、亮了,人心也变齐了!”村民朱新霞说。
“只有把村民的事办好了,村民才会跟着我们支部走。”杨乾坤组织村里的骨干成立了演出队、体育队、宣讲队,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190余场,成立“帮扶解困志愿服务队”和“矛盾调解小分队”,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和解决各类困难诉求277件。
如今的西宁庄村,班子强了、环境美了、产业旺了、村民富了,杨乾坤用沾满泥土的双脚诠释了驻村干部的使命和担当,带领全体村民在幸福美好生活的大道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