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风采】光辉社区的“一面旗”

——记哈密市口岸委、移动公司、邮政公司驻伊州区城北街道光辉社区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黄海龙

2019年12月23日 12:23   来源:天山网

黄海龙代表工作队为居民送轮椅。

  天山网讯 他把各族群众当家人、把群众诉求当家书、把群众困难当家事,他就是哈密市口岸委、移动公司、邮政公司驻伊州区城北街道光辉社区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黄海龙。2017年驻社区以来,他统筹驻社区各支力量,按照“1+2+5”八项任务要求,以“实”字强基础、以“细”字暖民心、以“常”字树新风,使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光辉”社区。

  用好“制度尺” 点面结合强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驻社区后,黄海龙始终把提升社区干部工作能力作为固本强基的重点工作来抓。他带头把8名工作队员的党组织关系由原单位转入社区,充实社区党组织力量。他制定工作队队员与社区干部“一帮一”工作机制,将所有队员与社区干部结成对子,充分发挥社区干部熟悉基层、经验丰富和工作队员能力素质、理论水平高的优势,在互商互助中增进感情、共同提升。“一帮一”工作机制的实施,实现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争着干、比着干的良好氛围。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社区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的现状,黄海龙在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帮助社区党支部制定完善了《党支部议事制度》《社区干部管理制度》《群众工作制度》等10项制度。指导、培训社区干部,进一步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发展党员流程等工作,使社区干部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进一步发挥,能力素质明显提升,社区党支部的威信越来越高。

  2019年7月,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黄书记工作有思路,有办法,给我们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我们的工作有目标,也有使不完的劲,群众对我们也越来越信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玲丽说。

  疏通“民生渠” 涓涓细流润心田

  光辉社区地处铁路和地方的接壤处,因历史遗留问题,一时出现双方“都不管”的现象,作为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老社区,不少问题随之出现。

  入驻伊始,黄海龙带着工作队员和社区干部,先后走访慰问了辖区内的老党员、劳模、退伍军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面对种种困难,黄海龙鼓励大家:“大家一起发力的话,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群众的事没小事,再小也是大事。”小区照明设施、硬化路面、上下水、供暖管道等都存在着不少问题。铁路17街小区老年人多,没有路灯,夜间出行的人经常碰着磕着。黄海龙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资金,为小区安装了8盏太阳能路灯和12把式样别致的公园椅。

  融合小区有一排临街的80年代修建的底商,主要以经营餐饮为主。由于下水管道设计上的问题,排污井常常被堵塞,污水从居民家的地漏溢出,居民怨声载道。黄海龙联系家政服务公司,既当工程质量监理,又帮着打下手,连续奋战一星期,完成了下水管道的改造。

  以心换心,黄海龙用“情”这把钥匙,打开了群众的“心锁”,工作队和社区“两委”渐渐成了居民的主心骨,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社区。居民木拉提·卡拉力高兴地说:“工作队来了,我们的事有人问了,有人管了,有人帮着解决了,工作队真是便民队。” 

  打造“方寸台” 内外兼修树新风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实质是每一个居民自身文明的体现。为提升社区居民的素养,黄海龙和工作队在社区开设了“居民道德大讲堂”。“居民道德大讲堂,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人人参与,人人受到教育。”黄海龙一句话诠释了活动的方式。

  为上好“好家风·好传承”这堂课,黄海龙发动工作队员、社区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用手机或相机把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拍成小视频。拍的小视频中,有被居民称为“热心人”的老党员王风荣,在老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儿女孝顺、家庭和睦;有9年如一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卧床公婆的王慧茹……小视频由工作队和社区党支部统一审核后,发到居民微信圈里。“我以后也要好好孝敬父母,给我的儿子做个榜样。”从事个体生意的冯圣文看了小视频后感慨不已。

  驻社区以来,黄海龙开办“居民道德大讲堂”20余次。看得见、摸得着的“居民道德大讲堂”,把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变成鲜活生动的事例,润物细无声,群众的思想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居民孙延芹说:“现在对社区的事有人关心了,不文明的言谈举止有人出来制止了,主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的‘热心人’多了,社区越来越和谐了,就像一个大家庭。”

  “咬定青山不放松,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聚焦总目标,让党的光辉照耀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黄海龙充满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