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之星】一路真情一路歌 不负芳华不负卿

——记托里县商业和工业信息化局、哈图金矿驻庙尔沟镇恰勒尕依村“访惠聚”工作队

2019年12月18日 12:02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走进托里县庙尔沟镇恰勒尕依村,天蓝水净,地绿山青,村洁路畅……托里县商业和工业信息化局、哈图金矿“访惠聚”工作队驻村以来,夯实基层基础、改善村容村貌、真情为民谋幸福,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缘,驻村路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歌。

  强基固本 架起党群连心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基层工作扎实、群众基础坚如磐石,我们就得立规明矩,让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这是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长阿依本·霍孜别克在主题党日上常说的一句话。

  驻村伊始,针对党员干部作风懒散、服务意识不强的现状,工作队指导村“两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规范和完善了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等20项党建工作制度,开展党性教育和法律法规等教育活动30场次,提升党员意识和能力素质。将党员日常工作和考勤实行积分管理,每月评比一次,年底纳入绩效考核。同时结合党员承诺践诺、谈心谈话、日常走访等对党员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真正强起来。

  工作队注重从青年农牧民、致富能手中培养发展党员,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开展党性教育和法律法规等教育活动30余场次。对党员干部实行积分制管理,推行党员承诺、践诺,发挥党员作用,对村民困难诉求,完成一项、销号一项。今年以来,22名村民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4名,新发展党员5名,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为提高法律、法规以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工作队利用农牧民夜校、集中宣讲等方式为全体村民集中讲解。在入户走访中,向村民讲清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强化群众监督力度,利用群众身边的先进事迹,讲述好民族团结故事。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40余场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次。

  “工作队来了之后,党支部的凝聚力强了,村里纠纷少了,每名党员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感染着村民,引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村党支部书记加林·哈布德拉恒说。

  环境整治 村容村貌展新颜

  恰勒尕依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庄环境脏乱差,村民院内杂草丛生、柴草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现象十分普遍。面对这些制约村庄环境发展的问题,工作队利用周一升国旗、村民大会契机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力度,由工作队队员、村干部混合编组入户宣传,引导村民们主动投入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工作队还设立卫生监督岗,从村干部、村民党员中选聘环境卫生监督员,对日常村级环境卫生进行监督和检查,在村民中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并将每周一作为全村集中环境清洁日,极大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在工作队的组织带领下,全村累计清理各类垃圾120余吨,为村民发放庭院绿化果树苗木300余株,菜苗500余株,评比涌现出2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

  恰勒尕依村至第九师一二六团的道路是村民通往村外和运输销售农副产品的必经之路,由于是土路,遇到刮风天尘土飞扬,下雨天则泥泞不堪,出行极为不便。工作队积极争取道路改造项目,对33公里道路进行改造,让全村村民走上了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彻底告别了刮风吃土,下雨踩泥的历史。同时工作队还积极争取村庄亮化项目,为全村巷道安装了40盏路灯。

  “以前因为路不好走,车辆经常陷到泥里出不来,工作队来了之后帮我们修好了路,方便了我们出行。”村民托列吾汉·阿斯恩别克高兴地说。

  真情服务 赢得村民齐点赞

  “工作队员是我的救命恩人哪,有事找工作队准没错,他们就和我们的家人一样。”提起工作队,村民巴合提努尔·吐尔逊赞不绝口。

  今年4月的一个清晨,巴合提努尔像往常一样在家里收拾家务、带孙子,突然感觉腹痛难忍,丈夫想送她去医院,由于儿女都在外工作,又担心年幼的孙子在家没人照看。恰巧在附近走访的工作队队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打电话让村医带着急救箱赶到巴合提努尔家,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担心病情恶化造成穿孔危险,工作队立即协调车辆将她送往托里县人民医院。在送医检查过程中,工作队队员背着她楼上楼下做检查。由于送诊及时,巴合提努尔脱离了危险,康复出院后,她专门来到村委会感谢工作队。

  今年5月机电井水泵发生故障,全村人的饮水成为问题。为了尽快恢复机电井正常供水,工作队一方面迅速与村“两委”开会研究解决办法,并将情况向镇政府及时汇报,另一方面积极与水利局联系对接,全程与水利技术人员并肩挖管道沟槽、抬水管,仅用4天时间,便更换了所有水管和水泵,恢复了供水。

  驻村以来,工作队累计为村民铺设砂石路面3.5公里,灌渠清淤3公里,调解矛盾纠纷22起,解决村民困难诉求64件。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工作队从村民最关心的事做起,怀揣真情、脚踏实地为民服务,用辛勤地付出换来村民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