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12:23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我们村的朱飞飞,做事认真,干活勤快,待人随和,是个非常棒的小伙子。”村民口中夸赞的朱飞飞是塔城地区裕民县畜牧兽医局驻哈拉布拉乡加勒克孜阿尕什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自2017年驻村以来,他想实招助民增收、用真心为民做事、尽全力帮民解忧,赢得了村民一致称赞。
出实招 促增收
加勒克孜阿尕什村有1.6万亩耕地,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低。为帮助种植户增收,朱飞飞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到市场做调研,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种植西葫芦的建议。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推广西葫芦种植很快就开始了。为打消村民顾虑,朱飞飞通过周一国旗下宣讲、农牧民夜校、入户走访等渠道,向村民们讲解种植西葫芦的效益,并鼓励8个种植大户带头试种。
村民胡文超种了150亩西葫芦,去年,他家的西葫芦因授粉不足结籽少,朱飞飞邀请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上门指导,并通过租赁蜂箱的办法解决了授粉问题。今年,胡文超家的西葫芦籽亩产160多公斤,亩均纯收入1300余元。
经过宣传推广,加勒克孜阿尕什村西葫芦种植面积由1000亩增加到4800亩,相比种植玉米,亩均纯收入300余元。
朱飞飞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大多村民都养牛,但品种杂、既不产肉,也不产奶,看到村民辛苦养的牛没收益,朱飞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朱飞飞查阅大量资料,同时结合本村实际,建议村民引进体格大、肉乳兼用型的西门塔尔牛,替代以往养殖的土牛。目前,全村共引进西门塔尔肉牛1300余头,相比土牛,平均每头牛多卖400元。
伸援手 解民忧
当村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到朱飞飞。每次有村民求助,朱飞飞总是爽快答应,及时伸出援手。
“驻村近3年,加勒克孜阿尕什村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村民就是我的家人,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朱飞飞认真地说。
“朱飞飞,我们几家停水了,你能帮忙看看吗?”接到村民王兴强的电话,朱飞飞立即前去了解情况。原来,村里那口深水井的水泵坏了,朱飞飞马上将这件事汇报给了工作队,经与村“两委”沟通,工作队从为民办实事经费里拿出1万元更换了新水泵,及时解决了村民用水问题。
村民郝天齐家里的电器坏了,朱飞飞找到维修店帮着修好;72岁的张恒新身体不舒服,朱飞飞带着他去体检、看病;村民任林昌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孩子又在外地工作,看到他家菜地荒了,就帮着翻地种菜。“这几年多亏了有朱飞飞在,给我办了不少事,我打心眼里感谢这个小伙子。”任林昌感激地说。
在朱飞飞的热心帮助下,村民遇到的难题被一个一个解决,一次次真诚的帮助,也让朱飞飞住进了村民的心里。
兴文化 增活力
驻村后,朱飞飞发现村里文化活动少,形式单一,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为充实村民闲暇生活,朱飞飞下决心要把村里文体活动开展起来,让村民参与进来。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朱飞飞把村里喜欢跳舞、唱歌等有一技之长的人发动起来,自己当起了领舞、领唱,带领他们排练舞蹈、节目,并在妇女节、劳动节、端午节等节庆日进行表演。在朱飞飞的带动下,村里的文艺队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
为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朱飞飞还在活动中加入趣味小游戏,将政策法规知识融入到节目中,不仅提高了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让居民通过参与活动、观看节目了解党的惠民政策,掌握法律法规知识。
在朱飞飞的努力下,村里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参与活动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委会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驻村以来,朱飞飞以村为家,与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增收,真情洒满驻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