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能手】用“军姿”站好驻村岗

——记新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阿勒玛勒镇阿勒玛勒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于广俊

2020年03月27日 16:15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阿勒玛勒镇阿勒玛勒村,有一个人,他腰板挺直,走路带风,办事干脆利索,声音洪亮犹如军号一般,他就是新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于广俊。于广俊曾服役1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退役不褪军人本色,2017年驻村以来,他宣讲政策上心、解决困难热心、助力增收用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驻村诺言,用“军姿”站好驻村岗。

  用宣讲转变思想

  入户走访中,于广俊发现一些村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如何破除村民“等靠要”思想,让他们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于广俊可是下了一番功夫。

  今年,贫困户阿合提汗·也里买克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发展养殖业已经达到脱贫标准,村里将他列入退出贫困户名单,但阿合提汗还有依赖思想,一直不愿意退出。

  于广俊得知后,主动到阿合提汗家走访,给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如果家里有困难,工作队和村“两委”仍然会帮助他,要想把日子过得更好,主要还得靠自己。阿合提汗渐渐地意识到自己有劳动能力,通过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才是光荣的,转变思想的阿合提汗找到村党支部书记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行列。

  为了激发村民脱贫内生动力,于广俊利用周一升国旗、文化大院、毡房宣讲等时机,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宣传脱贫致富典型,让村民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引导村民摒弃“等靠要”思想,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老于经常和我们面对面唠家常、讲政策,总能说到大家的心坎里,只要一听到那个洪亮的声音,我们就知道是他来了。”村民王家伟说。

  为让宣讲达到“都爱听、能理解、记得住”的效果,于广俊还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类、分主题宣讲。一年来,他主讲的各类宣讲活动达50余场,实用而接地气的内容深受村民欢迎。

  用爱心办好实事

  “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脚步勤、沉下身,把群众的困难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于广俊常对队友这样说。

  入户走访中,于广俊总会细心询问村民家里的困难诉求,并认真记录,谁家老人没人管、谁家孩子上学难、谁家有病人等,他都了然于胸,并想方设法给予帮助。

  76岁的村民吾勒扎洪,一人独居无人照顾,于广俊便经常去他家帮他打扫房子,收拾院子,让老人感到了家人般的温暖,看着老人的笑容,于广俊的心里也无比欣慰。

  阿来依·阿列依别克今年高考,父母很关注,这让她有些紧张和迷茫。于广俊知道后,就去做阿来依的父母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不要让孩子压力太大。同时,于广俊还常去和阿来依聊聊天,帮她缓解紧张情绪。当拿到中国传媒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阿来依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于广俊,向他表示感谢。

  阿勒玛勒村的路虽然都铺成了柏油路,但很多主路没有安装路灯,村民反映晚上出行不便。于广俊便把村民这个诉求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进行了汇报。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很快,160盏太阳能路灯就照亮了各个巷道,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从驻村到住心,于广俊用军人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用一件件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用实干助力增收

  村民见到于广俊常问:“你都驻村3年了,啥时回家呀?”他总是笑着说:“等你们都奔小康了,我就回家。”3年的驻村时光,他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

  翻开于广俊的民情日记,字里行间都是如何解决群众的困难诉求、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知道,要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摆脱贫困。过上富裕日子是群众最真切的期盼,更是于广俊驻村工作的目标,他要尽全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村民阿克木江·赛力克平日里不求上进,不愿意工作,生活过得很拮据。于广俊多次到他家,给他讲党的好政策,讲身边人外出就业致富的事例,鼓励他走出家门。经过不断宣传引导,阿克木江终于转变了思想观念,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阿克木江已成为一家保温板厂的工人,月收入3000余元。

  为了让更多村民掌握就业技能,于广俊每入户走访一家,就会动员大家参加农牧民夜校,学习技能和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就业能力。看到村民有了一定的就业技能,于广俊请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协调博湖县人社局在村里召开招聘会,11名村民找到了工作。棉花采摘季,于广俊又和其他工作队队员走街串巷,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14年军旅生涯铸就了于广俊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3年驻村经历练就了他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的优良品格,如今,他把心安放在阿勒玛勒村,在驻村路上越走越坚定。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