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5日 17:46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艾书记,我的小餐馆生意越来越好。”“艾书记,我家庭院的蔬菜越长越旺。”“艾书记,我现在有稳定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好。”在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新疆大学、叶城县水管总站驻依提木孔乡巴什亚尕其村第一书记艾肯巴尔的带领下,村民的生活旧貌换新颜。
驻村以来,艾肯巴尔统筹驻村各支力量,通过帮带干部强班子、精准扶贫拓出路、真情服务聚民心,赢得乡亲们的信任和称赞。
抓班子:“帮”到底
为解决班子成员结构老龄化、后继乏人等问题,艾肯巴尔突出建强班子、提升能力、发挥作用,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艾肯巴尔狠抓带头人队伍建设,采取工作队员与村干部、村级后备力量、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在思想上监督、行为上规范、能力上帮带,建立“一月一谈话、一季一测试、半年一考察”制度,不断强化各支队伍政治意识和宗旨意识,促使村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在艾肯巴尔的指导帮带下,培育了23名村级后备力量,把2名优秀年轻人充实进村“两委”班子,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
为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艾肯巴尔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活动,按照村民小组划分为5个责任片区,34名无职党员依据自身能力特长,主动认领政策宣传、民情代办、社会服务等6类先锋岗位,建立每名党员联系5户贫困户制度,每月定期汇报工作,采取民主测评等方式考核党员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年底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促使党员主动参与到党务村务、脱贫攻坚、服务群众等工作中来,党员队伍的归属感、责任感不断增强。
促脱贫:“扶”到底
“感谢艾书记帮助我们成立了建筑施工队,我现在每天都能挣上200元左右。”村民阿迪力·吾买尔开心地说。
巴什亚尕其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为解决脱贫门路窄等难题,艾肯巴尔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想办法,决定走抱团脱贫的发展路子。艾肯巴尔调研新农村基建市场,利用入户走访、村民大会等形式摸底全村有建筑手艺的青年,组织成立建筑施工队,吸纳39人专门从事安居富民房、庭院改造及棚圈修建等工程项目,人均日收入能达到150元以上。
艾肯巴尔还在村里开办技能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授课,引导71名有志青年学到一技之长。依托本地人力资源优势,建立“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建立餐巾纸扶贫车间、彩砖合作社、工艺品合作社、“民族团结一家亲”家政服务中心、农产品购销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引领140余人抱团发展,人均增收4300元以上。
为了激活本地市场,艾肯巴尔重新规划村委会周边的30多间店铺,指导35户贫困户经营便民超市、打馕店、美食店、理发店等商铺,让他们尝到了自主创业的甜头。全村229户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均实现了“一户一就业”。
暖民心:“解”到底
在艾肯巴尔的身上,装着一本走访台账;在他的心里,装着一本民情台账。进农家门、听农家话、想农家事、解农家难占据了他的大部分驻村生活。
“艾书记,谢谢您给我送来的药,现在我的身体好多了。等我的病好了,我还要回学校上学,将来建设家乡。”17岁的米娜瓦尔·吐尔逊因患心脏病而退学在家休养,帮助小姑娘战胜病魔,重拾生活信心成了艾肯巴尔的“心头事”。
年初,艾肯巴尔在走访中了解到米娜瓦尔的情况后就格外关注,联系乌鲁木齐的专业医师咨询诊疗康复方案,采购对症药物帮助米娜瓦尔稳定病情,牵线派出单位累计捐献3万余元帮助度过难关,还帮助她母亲在扶贫车间找到稳定工作,每个月有的稳定收入,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
村民亚森·木沙5岁的儿子患有小儿脑性瘫痪,艾肯巴尔利用休假时间专程带着他的病例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咨询治疗意见,并按照医嘱制定详细的日常注意事项、康复锻炼方法,还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上门送温暖,把党的关怀与温暖送进一家人的心坎儿。
带领志愿者冒雨抢险救灾、与工作队员一道顶着烈日帮助村民抢收小麦、第一时间探望生病住院的村民、为11户孤寡老人建立“一对一”帮扶方案……艾肯巴尔怀揣真情回应了村民的106条诉求,足迹遍布村里的角落。
“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做起,就能成为乡亲们的贴心人。”艾肯巴尔说。他把心沉到了基层,用真诚帮助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