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风采】用实干书写为民情怀

——记尼勒克县税务局驻科克浩特浩尓乡库热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达·吉干

2019年10月17日 18:18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他已经连续驻村4年了。2019年初,当看到村民拿着摁满了226个鲜红手印的申请书和满眼的期盼时,年近50岁的他又选择了留下来。他就是国家税务总局尼勒克县税务局驻科克浩特浩尔乡库热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达·吉干。他统筹驻村各支力量,聚焦聚力总目标,扎实落实“1+2+5”八项任务,让库热村由弱变强、由贫致富,带领各族群众踏上了幸福大道。

  带着干 带出了干部新气象

  驻村经历丰富的达·吉干,有着自己的驻村经验。“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难的事儿也能成功。”面对村干部年龄偏大,缺想法、缺干劲,群众对村“两委”更是不信任、不支持的严峻现状,如何激活村干部队伍这一池春水?达·吉干决定从配强村“两委”班子、转变作风、健全制度上抓起。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干部才是决定因素。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选优配强村“两委”正职,从村级后备力量中选出3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补充了4名村民小组长,村干部队伍结构根本优化,活力明显增强,平均年龄从之前的50岁改善到40岁。

  “带着干是最直接有效的传帮带”。达·吉干在推进“一支部五中心”工作机制中,将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混合编组纳入村级“五个中心”,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互帮互促。同时,健全学习制度、积分制管理、考评考核等13项工作制度,推动驻村各支力量职责清晰、人尽其能。变化最大的要数52岁的村干部李长珠,看着他十指飞快地在键盘上跳动,无法相信一年前的他还是“电脑盲”。

  “达·吉干书记注重细节,事事做表率,带着我们大到研判工作,小到撰写工作信息,村干部们成长得很快!”村党支部书记王艳丽对达·吉干充满敬佩之情。如今,村干部个个干劲十足,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用力”的工作局面。2018年,村党组织成功创建为八星级。

  领着干 领出了增收新时尚

  作为2016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库热村发展基础薄弱,近一半耕地是旱田,种植结构单一,效益低,增收渠道不宽。达·吉干和工作队通过走访分析,找准了症结,并开出了治穷“方子”:推广适合旱田种植的芸薹、红花等经济作物,提高土地效益。

  “去年我家100亩旱田红花大丰收,比种小麦的收成翻了两番呢。”村民贾友财兴奋地说。2018年村里红花、油菜大获丰收,人均收入达1.56万元,村集体收入也从2015年的3万元增长到26万元。通过示范带动,2019年全村新增特色种植达1700余亩,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人多地少,转移就业是最直接的增收途径。针对村里劳务输出组织程度较低,工作队和村“两委”挖掘培养劳务经纪人5名,引导成立合作社,实现了村民外出务工的有序规范,2018年全村劳务输出人均增收600元,今年以来,全村已有350人实现外出务工就业。

  库热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农机村”,但过了本地收割季,多数都闲置在家。达·吉干与农机户们商议,决定利用疆内各地小麦成熟的时间差,组织收割机联合跨区作业。今年6月,库热村的41台农机载着123名村民浩浩荡荡地赶赴喀什、克州等地,成了田间地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6月到11月,从南疆到北疆转战收割,这样的跨区作业将为每位机主增收7-8万元,跟机作业人员人均增收2-3万元。”达·吉干早就算好了这笔经济账。

  贴心干 贴出了民意新常态

  “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办法总比困难多。”翻开达·吉干的民情日记,村里大事小情一本账:工程队修水渠时淹了郭仁安麦田、宋春荣的小麦收割需劳动力、孙志文家需单独架线拉电、87岁老党员蒲毛拉被开水烫伤要送医院、90户农田道路通行难需维修……这些诉求的下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协调赔偿郭仁安被水淹麦田损失1500元、农机+人工已完成宋春荣小麦收割、蒲毛拉伤势渐好后期需预防感染、孙志文家用电已安全、2.2公里农田砂石路已铺好……

  “不到一年的时间,达·吉干书记认全了全村每户的家门,家里大大小小的名字都能叫出来,他把我们全村人都装在心里,我们不舍得他,他也舍不得我们。”村民马志才说起达·吉干,眼睛就泛红了。

  为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达·吉干争取项目资金,事事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按照七步议事法程序,建排洪渠2.6公里、铺柏油路2.3公里、安装路灯83盏、改造农网6公里、搭建绿化带围栏、新建文化娱乐健身广场、改造自来水主管网……一件件实事好事落在村里,库热村变了样儿,村民的心更加明亮了。

  脚沾泥土、耳贴大地。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有的是为民服务的那份情怀,达·吉干怀着一颗为民谋福利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赢得各族群众的真情点赞。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