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范例】产业扶贫“多点开花”结硕果

——记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访惠聚”驻喀什市英吾斯坦乡英乃喀什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9年10月18日 15:38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通讯员邓小珍摄影报道)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英吾斯坦乡英乃喀什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坚持“产业扶持+培训提升+转移就业”模式,传技术、搭平台、送服务,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保驾护航。

  打造“养鸽之乡” 放飞脱贫梦想

  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驻村工作队利用英乃喀什村污染少、无噪音,气候冬无严寒,干燥少雨的自然优势,大力推广符合当地生产习惯、具有潜力、易复制推广的肉鸽产业。

  工作队为确保养鸽扶贫“真落地、能滚动、有效益”,采用“四个一”发展模式,即:帮扶一家龙头企业,培植一支本土队伍,打造一款特色产品,受益一批贫困家庭。

  村民阿依米姑丽·托合提是养鸽脱贫的第一批受益者。她说:“去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在家养了150只鸽子,收入近1万元,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

  “我们一家人以前围着几只牛羊、几亩地转,一年忙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工作队在村里建起了鸽业公司,我竞聘上了生产技术部的主管,每个月工资3500元。”村民买买提江·卡斯木说。

  截至目前,英乃喀什村养鸽产业已投入1200万元,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新投鸽业,构建完成种鸽繁育基地、村级技术培训中心、订单农业种植基地、市场渠道拓展等多个关键环节,已辐射英吾斯坦乡667户农户养殖肉鸽,坚工作队持送技术、帮起步,全面引导贫困人口学技术、转思想、勤致富,使 “希望鸽”落在农户家里、飞进群众心里,逐步实现以点带面的产业扶贫目标。

  产业嫁接带动 脱贫“多点开花”

  在肉鸽产业有力推进的基础上,工作队坚持产业嫁接,整合资源,又分别引入蘑菇种植、果蔬种植等多个产业项目,为村民们增添了新的选择。

  “听说工作队在村里又搞起了蘑菇工厂,我积极报名参加。我家率先试种1000个菌棒,赚了2000元左右。我还在蘑菇工厂里做菌棒,现在每月收入有2500元左右。”村民亚森·阿布都克热穆高兴地说。 

  蘑菇种植合作社参照鸽业养殖模式,实行订单农业运营模式,建成了1座标准现代大棚作为菌包生产工厂,进行菌包加工,为村民提供菌包,技术指导、保底收购产品。

  工作队和村“两委”借肉鸽、蘑菇产业推广契机,继续整合村民家中的小拱棚,统一规划种植品种,邀请专业团队进行科学技术指导、建立管理规范,为参与的村民传授技术、协助种植。现有80户村民自愿参与集中种植,80个拱棚合计形成2.4万余平方米的有效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应,大幅提升了时令蔬菜的产量和收入,深受村民欢迎。

  “今年,在工作队的支持下,我们村依托庭院经济建设、庭院改造以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引入蟠桃、红梨等新品种,引导农户利用庭前院内,大力发展果蔬种植,有效的提升了庭院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比力克孜·吐尔逊说。

  强化人才培养 积蓄发展后劲

  为确保英乃喀什村各项产业健康发展,产品越走越远,工作队坚持加强对青年群体和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和帮带,通过强化技能、拓展视野,不断提高青年群体的干事动力和创新活力。

  “我们合作社吸纳了44个贫困户。为了向更多的外地客户介绍我们的产品,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脱贫致富,我一定把合作社越办越好,将手工艺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艾穆凯尔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负责人阿尼赫尼姆·艾依来提说。

  为不断促进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工作队在农民夜校开设特色培优班,由工作队员亲自进行授课,重点加强对双语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青年群体的培训,课程涉及文化理论、企业管理、心理拓展、团队建设和政策解读等各个方面,着重为合作社和微型工厂做好人才储备。

  “成大事者,必谋长远!脱贫攻坚重在精准,扶志扶智贵在用心,产业带动难在坚持。我们要像打造自己的企业一样去扶持英乃喀什村,像培养自己的员工一样去扶持村民,坚信英乃喀什村发展的路会越走越宽,乡亲们的金饭碗会越端越牢。”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远新信心十足地说。

[责任编辑:王建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