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先锋】爱洒牧业村 党旗印山红

——记哈密市巴里坤县奎苏镇牧业村党支部

2019年10月11日 12:07   来源:天山网

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开展理论学习。

  天山网讯 在巴里坤县奎苏镇牧业村,村党支部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通过建强基层基础、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倾力脱贫攻坚,让这个村庄成为哈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村党支部成了群众走向幸福生活的“主心骨”,用真情为美丽山村添了一抹暖色。

  强基固本 彰显党组织凝聚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村党支部从班子建设入手,与驻村工作队一起设岗定责、一起建强组织、一起培养干部、一起遵守制度、一起落实责任,建立健全23项规章制度,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

  针对人心涣散、班子软弱、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党支部进行作风、思想整顿,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交心谈心、书面汇报等形式的沟通,解开了思想疙瘩。“经过整顿,班子成员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如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村党支部书记周凤霞说。

前往牧民居住点开展宣讲。

  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归根结底是看组织力如何。村里的8名女党员和4名女致富能手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组建了“爱心妈妈”团队,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军属、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通过“民情恳谈会”,村党支部收集群众困难诉求,逐一协调解决。改造了北山浴羊池,搭建了方便牧民转场的便民桥,设立了电商购物平台,建造了耕地围栏……一件件好事实事,让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村民加依娜·铁开看到党支部为群众办的一桩桩好事实事,她感动不已,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自豪地说,“党员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今后我要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我身上闪耀发光。”2018年,通过党组织的影响力,全村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群众有15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发展党员4名。

帮忙秋收装草送草。

  教育引领 倡导现代生活新风尚

  牧业村的村民大多延续着传统的放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陈旧。为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村党支部开办农牧民夜校,实施电教科技工程,组织群众学习暖棚养畜、奶牛养殖等实用技术,让群众学技术、用技术,实现了从游牧生活向定居兴牧的转变。

  55岁的村民斯拉木汗·穆什凯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参加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搞养殖育肥就需要多学点实用知识,用科学技术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生产。”

  在帮助村民提高技能的同时,村党支部坚持“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每月20日,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定期开展一次乡村环境卫生大整治,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美化自己的家园。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农家书屋,方便群众在闲暇时看看书、下盘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评选“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在党支部带动下,如今的牧业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崇尚科学、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和谐新村。70多岁的村民吐尔逊·木拉提说:“我们这一辈人告别了放牧生活,过上了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真的很幸福。”

举办红歌大赛。

  精准施策 助民增收奔小康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牧业村是巴里坤县脱贫攻坚重点村,村党支部根据县上出台的生态补偿、产业扶贫等“十大专项”精准扶贫政策给予贫困户扶持,借助当地打造旅游景区的机遇,鼓励牧民发展庭院经济和牧家乐,借助高山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为牧民进行技能培训,牵线搭桥引导群众高质量精准就业。

  村民哈依拉提·铁开一度靠低保过日子,党支部帮他分析致贫原因和自身优势,引导他学习技能,考取驾照、外出务工。现在哈依拉提和妻子一起在哈密市工作,一个在驾校当教练,一个在超市务工,每月固定收入有5000元左右。他说:“我们现在都年轻,党和政府帮我们渡过难关,现在我们得靠自己的双手过上想要的生活。”

  村党支部还和工作队一起,积极争取各方帮扶资金,完成53户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了280余人饮水难的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完成了道路亮化、院落提升改造、户厕改建等项目,改善和方便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如今,班子强了,人心齐了;村庄美了,风气好了;口袋富了,群众乐了,村民的生活像山花一样,欣欣向荣、充满希望。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现场。

[责任编辑:侯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