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之星】干群携手让“胡杨”村重焕勃勃生机

——记沙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驻央塔克协海尔乡牙勒古孜托格拉克村“访惠聚”工作队

2019年10月08日 12:19   来源:天山网

工作队帮助群众晾晒小麦。

  驻村以来,沙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驻村“访惠聚”工作队聚焦聚力总目标,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心帮带提升村干部综合能力素质,用“专长”提升村民致富“技能”,用情化解群众困难,让小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固本强基画出“同心圆”

  农村要发展,必须有个好班子。驻村伊始,工作队将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建强基层组织的重中之重,根据职责分工、能力强弱、工作特长等,将工作队员与村干部混合编成党建、经济(扶贫)、群众工作等四个帮带组,从谋划部署、落实职责、总结提升、电脑实操、团队协作等方面入手,进行谋划、总结、点评,手把手教思路、讲方法,面对面传经验授技巧。同时,采取周点评、月测评、季评估、年底捆绑考核等方式,压实帮带干部责任,激发村干部潜能,达到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共解难题、共学共促、同步提升的效果。

  工作队对全村18-45岁青年进行全面摸底,按照德才兼备原则,筛选27名思想觉悟高、综合能力强、日常表现好的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纳入后备力量。建立跟班学习等制度,结合个人意愿和岗位需求,设置妇联主席助理、远程教育操作员助理、报账员助理、社保干事助理等岗位,12名后备力量上岗锻炼,增长才干。如今,村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越来越强。

工作队员为贫困群众指导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竭尽全力实现“增收愿”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为转变村民增收致富观念守旧、思路不宽的问题,工作队利用农牧民夜校精细讲、入户走访精准讲等方式,进行解读政策宣讲,引领群众掀起“感党恩、有作为”的思潮;每月邀请脱贫示范户讲述脱贫做法和近期收入,用看得见的典型和收入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引导村民通过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致富。

  村民艾克拜尔·莫明家有3口人,家庭收入主要靠3亩棉花地。在工作队的技术指导下,他开始种植西瓜,第一年就丰收了,增收了几千元。尝到甜头的艾克拜尔说:“明年我准备再多承包几亩地,除了种西瓜还要搭4个小拱棚种蔬菜,我对今后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为解决村里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作物产量不高,制约村民增收难题,工作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成立“农业技术讲师服务队”,采取“课堂理论+田间实践”“常规作物普遍教+特色作物示范教”等方式,及时为群众培训示范棉花、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红枣、核桃、葡萄管理技术,拱棚特色蔬菜种植技术等农业知识40余场次,从施肥、管理方面经常性开展指导。同时,工作队还在村里实施小麦、西瓜、拱棚蔬菜等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引导15户贫困户集中种植拱棚蔬菜,每个拱棚收入3000元左右。

工作队员为村干部教电脑操作技术。

  解忧纾困拉近“心距离”

  驻村以来,工作队扎实开展好群众工作,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主动收集群众困难诉求,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始终遵循群众反映的问题只要是合理合规就给办、要办就要办好、要办就得让群众满意的原则,积极向居民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通过入户走访和随时走访,早晚例会集中研究,指派专人解决难题,限定时间倒逼进度,逐渐探索出“拓宽渠道收集,分类梳理研究,快速联动化解,定期回访评效”的解决群众困难诉求的闭环机制,帮助村民解决生活用水、用电、就业等困难,畅通的渠道和快速的反应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

  工作队在走访时得知村民阿米那木·托合提劳务工资拖欠了2年一直没拿到手,工作队立即把工程老板叫到“暖心调解室”,核实情况,通过说理和说法,老板最终将拖欠的工资支付给了阿米那木。“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回了工资,太感谢你们了。”拿到欠款的村民阿米那木热泪盈眶,紧紧握着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艾力·沙拉的手感激地说。

  工作队坚持“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信访隐患消除在一线”的原则,建立“暖心调解室”,归纳出了化解矛盾三法,即:婚姻家庭纠纷“以情动人”劝导法、民事纠纷“依法说理”疏导法、邻里纠纷“情法结合”双赢法,及时化解各类纠纷70余起,通过化解小矛盾、解决小困难,村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工作队始终保持着一颗真诚的为民之心,以扎实肯干的毅力、细腻执着的热情,倾心浇灌守护着这棵屹立于沙漠边缘的不老“胡杨”。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