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父亲“朋友圈”里的故事

2019年09月23日 16:25   来源:天山网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全媒体大型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征集作品。(点击查看:征集活动启事

  征集作品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新疆70年来的发展变化,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祝福。即日起,天山网每天推出一篇优秀投稿作品。

  父亲生于1947年,大致与共和国同龄。退休后,父亲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喜欢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一些文章!

  渐渐地,我从这些文章中,厘清了不善言辞父亲的轨迹!

  父亲在湖西的一个小镇里长大!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当女兵到新疆的姑妈就把父亲带到了乌鲁木齐,在这里上了小学、中学。1970年父亲下乡到了偏远的昭苏县,直到1990年我们一家才重新回到乌鲁木齐。

  点开《初到昭苏在三公社》一文,看到了朝气蓬勃的父亲从乌鲁木齐来到边境公社,住在哈萨克牧民放饲草用的木头房子里!印象中,昭苏真是远啊!小时候,我和父母经常往来于乌鲁木齐与昭苏之间,要坐三天的汽车!有年冬天,赶上果子沟大雪封山。坐在汽车里一等几天,时间在煎熬中度过!

  木头房子夏天还行,但过不了冬。四个月后,几个城里来的年轻人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盖起了六间土坯房子。其中的艰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文章的更新,看到了《我在昭苏当工人》一文,文中记述了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昭苏县唯一的企业——修造厂当上了一名出色的铣工。这期间,还曾经到伊宁市去参加培训。父亲在工厂里一直工作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经过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被伊犁师范学院录取。父亲在文中写道,“我至今仍清楚记得,我上大学期间的工资是51.51元,工资由修造厂按月给我发。可以说,是修造厂供我上了大学。”艰苦的岁月磨砺了父亲,也成就了父亲的人生。

  前面的文章,都是在我出生之前,我都没有什么印象。而这一篇《八十年代看电视》一文,也唤起了我的记忆!那时,我家住在修造厂家属院里,厂院子里一开始只有邻居家里有电视!每到傍晚时分,厂里的大人、小孩都自己带着小板凳,聚到他家里来蹭电视看!我还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叫《夜幕下的哈尔滨》,讲述人王刚的声音很富有磁性。电视散后,大家还都在模仿着他的声音。一段时间后,父亲下定决心自己家也要买一部电视。于是,家里存了大半年的钱,终于从县里的百货公司抱回了一台福日牌电视!

  后面的文章,我都一一从脑海中找寻到了印记。在《我在昭苏当老师》一文中,记述了父亲在昭苏县三中当老师那段日子。那段时间,也是这个偏远的小城教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日子!记忆中,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中,我们家虽然就在校园里,但父亲大部分时间在办公室和教室里,和学生们在一起。每次回到家里,都已经很晚了!但想起来,每每看到父亲,都流露出一种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努力工作的愉悦神情。

  一晃到了90年代初,父母结束了20年的支边生活,带着我和兄妹回到了首府乌鲁木齐。父亲又在首府的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0余年,这才放下了手中的粉笔和教鞭,走下了三尺讲台。休息时,也偶尔会回忆起些许往事,用指尖在微信上记录下来,比如《乌鲁木齐六十年代的公交车》《登雅马里克山》《乌鲁木齐的立交桥》,一篇篇犹如一个普通人记录的历史。

  时光的指针停留到了2019年。这一年春节,父亲和母亲去了海南过冬!妹妹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启程去英国伦敦留学!自己的人生半径越划越宽广。而那个在父辈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昭苏,早已摆脱了遥远和落后的称谓,成为了网红打卡的旅游地。据说,昭苏机场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中!几年后,我们也将坐着飞机,跨越山山水水,重回故地了!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父亲从湘江之畔来到新疆。学生时代在乌鲁木齐度过。长大成人后,父亲来到更加艰苦的边境小城。20年后,又辗转回到了乌鲁木齐。您是时代的建设者,也是时光的见证者。岁月刻录着父亲的人生足迹,也折射出祖国的发展成就!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我们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们的骨骼、我们的血脉,都早已和这里的白雪、戈壁、草原融为了一体!

  作者:梁戟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