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6日 12:50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在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喀尔果勒村,有一个中等个子、古铜色皮肤、声音浑厚,总是拿着民情日记本的人走家串巷,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这个人就是克孜勒苏日报社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张洪才。自2018年驻村以来,他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用实际行动为村民做好服务,获得村民一致好评。
张洪才在田间劳动
帮难解困 情暖人心
群众有难事,主动上门帮。张洪才常说:“群众有困难找上门,我们要帮助他们办好,群众有困难没有说,我们自己要能发现,主动帮助他们办好。”
“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个人,眼看着小麦该收割了,我正犯愁呢,没想到张洪才一大早就带着人来帮我抢收麦子,真是太感谢了!”村民热亚尼古丽·阿不力米提老人说。
“年事已高,家里还有老伴需要照顾,家中4亩小麦需要帮助收割。”张洪才在前期入户走访时,就把热亚尼古丽家的困难记在了民情日记本上。看到热亚尼古丽家的小麦成熟了,张洪才就发动工作队员、村干部、党员、农机驾驶员一起帮着收麦子。收割、装袋、搬运、晾晒……在张洪才的带动下,4亩小麦一天就收割完了。看着金黄的麦子被均匀晾晒在院子里,热亚尼古丽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这是张洪才对群众的承诺,村民只要有困难,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张洪才。
驻村以来,张洪才主动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诉求30个,办实事好事100余件。点滴小事,汇成浓浓真情。如今,村民们一提起张洪才就会说:“洪才亚克西,是我们的好巴郎!”
入户走访
丰富活动 树立新风
驻村伊始,张洪才走访了解到村里活动少,村民空闲时间无所事事。为充实村民闲暇生活,张洪才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汇报,一定得把村里文体活动开展起来,让村民参与进来。
说干就干,张洪才与村妇联主席挨家挨户动员,号召他们加入到文艺队、体育队里来。队伍组建起来了,张洪才便开始策划活动,排练节目。为使活动更加有趣,张洪才把“踩气球”“抢凳子”“萝卜蹲”等小游戏穿插到节目之间,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在张洪才牵头组织下,今年共组织开展文体活动20余场。
“要想保证村里文体队伍持续发挥作用,村民参与热情持续不减,必需要把保障做好。”张洪才又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建议,协调派出单位支持,筹资30万元,在村里新建了文化活动中心,购买了篮球、羽毛球、服装道具等活动用品,为村里开展文体活动做好保障。
“在张洪才的努力下,村民参与活动的多了,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村委会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村党支部书记阿布都艾尼·马木提说。
维修路面
出谋划策 助民增收
装货、卸货、搬运……在乌恰县吐尔尕特口岸物流公司务工的塔力甫江·卡德尔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感谢张大哥和工作队帮我联系的这份工作,我现在一个月可以赚4500元左右。”村民塔力甫江说。
喀尔果勒村不少村民有就业意愿,但苦于没有就业平台和机会,大部分赋闲在家。为让更多村民实现就业,张洪才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说:“应该充分发挥喀尔果勒村邻近吐尔尕特口岸的地理区位优势,把口岸作为村民就业创业的主要平台。”
依托紧邻口岸的地缘优势,工作队与村“两委”在吐尔尕特口岸建立了喀尔果勒村党群活动室,专门为村民就业、自主创业提供服务。村民伊卜拉音木·吐尔洪在张洪才的鼓励和引导下从事装卸工作,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伊卜拉音木还带动身边20余人一起在吐尔尕特口岸务工。
目前,在口岸固定务工的村民已有100多人,人均月收入4000余元。一些村民在口岸开起了饭馆、商店、打馕店、汽车零部件销售、汽车修理等商铺,每家店铺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驻村以来,张洪才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情温暖人心,用实干书写着自己驻村路上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