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3日 22:11 来源:“我是一颗石榴籽”投稿作品
不知不觉间,2018年暑假已悄然来到,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阿布都卡地·吐地回到家乡——于田县科克亚乡库塔孜艾日克村,看到村里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写在村民们脸上的幸福……不由自主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我叫阿布都卡地·吐地,是一名从于田县科克亚乡库塔孜艾日克村走出去的大学生,201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就读研究生。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间暑假到来,终于可以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当出租车停在村口,首先迎接我的是刚放学的几个孩子,“阿布都哥哥你回来了,给我们讲讲北京的故事吧!”孩子们围着我问这问那,一起向家的方向走去。
走在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上,路边摆放着整齐的环保垃圾桶,一座座宽敞明亮的的安居富民房,舒适整洁的农家庭院,乡亲们在自家大棚里忙碌,收获后的喜悦和满足写在脸上,放学的孩子们快乐地奔跑……看到这些,我的心情激动不己,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能有这么大的变化。
循着大喇叭中传来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歌声,我来到村幼儿园,新建的村幼儿园是村里最美的地方。“哥哥你好”,一个小男孩热情地用标准的普通话向我打招呼。我愣了下,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跑进了幼儿园。
离开幼儿园来到不远处的蔬菜大棚,我看到村民们在忙着采摘西红柿、青椒等,乡间小路上,停着一辆辆蔬菜转运车,装满新鲜蔬菜后将及时运往村外销售。
我熟悉的蔬菜种植户塞皮热木汗·尼扎木丁大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记得前几年她因缺乏种植技术亏了不少钱,甚至差点放弃种植大棚蔬菜。家人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大棚种植户享受到农业技术员提供的专门服务,像塞皮热木汗这样的贫困户走上了增收致富路。我不时停下脚步,用手机拍摄照片,我要把家乡的这些变化都记录下来,带给北京的同学们看,给他们讲讲于田的变化。
走进田间,在一群忙碌的村民中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自治区国资委“访惠聚”工作队驻库塔孜艾日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沈文才大哥,他和工作队队员们在采摘辣椒,忙得不亦乐乎。看着沈大哥和队员们晒得黝黑的皮肤,听着谈及村里各项工作底气十足的话语,我由衷地敬佩他们。这不禁让我想到,去年当我接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沈大哥那兴奋的样子,“一定要好好学习,给弟弟妹妹们做个好榜样!”临行前,他在村民大会上的话语犹在耳边,村里的大学生们在工作队队员们的嘱咐和关爱中,走出村庄,努力奔向各自的新目标。
这几年,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们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了大量细致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如果用一个词表达回家一周的感受,那就是“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上,更体现在基层干部们辛苦努力中、体现在村民的笑容里和话语中,以及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自信中……
作为一名在内地求学的新疆学子,时刻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感到十分骄傲。回家时间虽短,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这个暑假,我要以沈大哥为榜样,发挥所长,投入到村里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跟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们一起,和全村父老乡亲们一起为家乡更大的变化努力奋斗!
作者:阿布都卡地·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