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4日 17:02 来源:天山网
邀请单位领导参观合作社。
天山网讯 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天业集团、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喀什市水利局驻伯什克然木乡阿亚格萨依巴格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杨金明驻村以来,抓班子打基础、强产业促脱贫,为村民铺就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路子。
用心帮带 夯实基层堡垒
抓基层打基础,关键要有“带头人”。刚到村里时,村党支部书记空缺,杨金明主动找乡党委协调村支部书记人选,经过反复核查人选政治条件、现实表现和工作能力,安排一名乡干部到村任职。杨金明与村“两委”研究,建立量化考核机制,将村干部日常表现纳入量化范围,对工作不落实的人员,第一次提醒谈话,第二次根据考核制度适当减分。采取驻村工作队队员与村干部“一帮一”的“捆绑式”帮带机制,每天以“派工单”形式分配任务,责任到人,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杨书记制定的评比制度让干多干少不再一个样,‘派工单’任务分工明确,工作一目了然,大家劲往一处使,村民对我们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杨书记的这个法子我们服气。”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吐尔逊·阿布都热合曼说。
推广介绍蘑菇种植效益。
精准施策 找准致富路子
阿亚格萨依巴格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如何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杨金明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经过深入走访调查,杨金明与村“两委”研究,决定利用乡村车间成立食菌种植合作社,分步帮助贫困户就地就业。
第一步,杨金明联系和田47团的蘑菇种植基地,组织8名村民实地观摩学习平菇种植技术,打消思想顾虑;第二步,争取派出单位启动资金,注册成立“喀什市佰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三步,采用“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把有种植条件的贫困户吸纳为第一批合作社成员,教授种植技术;第四步,提供菌包,让社员根据自家情况领取一定数量,待销售获益后再偿还本金。目前有30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
“当初杨书记鼓励大家种植食用菌菇的思路太对了,去年我们合作社净收入达8万余元,实现了社员人均月收入增加800余元。今年3月,天业集团同30名贫困户签订劳务合同,每人每月有1500元的基本工资,更多村民加入了我们。”合作社管理员王海明说。
为确保稳定脱贫、精准脱贫,杨金明还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帮助建设村面粉加工厂,看着正在调试的机器,杨金明说:“这又能让30多名村民稳定就业了。”
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聚民心。
凝聚民心 共建美好家园
群众的观念转变了很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杨金明利用大宣讲、学习日、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等,向村民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开展“厨艺大比拼”“小组拔河赛”等活动,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程中不断凝聚民心。
去年6月下旬,为迎接“七一”党的生日,乡里举办文艺比赛,杨金明自费邀请专业老师教大家唱歌跳舞、排练节目,在全乡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村干部乌舒尔·阿卜杜克热木说:“第一次看到村民们这么全心全意地投入,大家的心更近了,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驻村以来,杨金明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带领村民美化庭院,房前栽花种树,院内培果育蔬,改造旧式旱厕,完成79户庭院整治。春耕时节,他带领干部、青年志愿者逐户宣传卫生整治工作,共同清理水渠淤泥杂物。
“在杨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带下,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村民阿依夏木古丽·热夏提说。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杨金明说将坚定坚决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