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3日 17:15 来源:天山网
前言: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将确保60.61万贫困人口脱贫。面对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全区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切实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确保贫困人口真脱贫、脱真贫。看看我们的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用实干扶真贫,做扶贫路上的追梦人,有哪些好点子、好做法?
天山网讯 和田地区和田县阿瓦提乡亚曼拜克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1户1712人,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和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结合村里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困难的实际,紧盯脱贫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付真情,为村民广开增收之门、搭建就业之桥、铺就致富之路,托起村民脱贫致富梦。
出点子打造“万元田”
“工作队队员都是农业专家,去年他们出的‘金点子’,让我在2.2亩葡萄地里套种胡萝卜,多收入了1万多元。”村民图尔送·阿卜拉高兴地说,依靠科学种植和管理,钱袋子肯定能鼓起来。
图尔送所说的“金点子”,就是工作队在村里推广的“架上葡萄+架下胡萝卜”立体农业种植模式。
工作队通过调研摸底,全村葡萄种植面积大、架下闲置土地多、土壤含沙量适度,适宜种植胡萝卜。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发挥自身农业技术专长,调整种植结构,打造“架上葡萄+架下胡萝卜”立体农业种植模式,既保留葡萄产业增收,又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壮大以胡萝卜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在工作队的引导服务下,68户村民2018年秋季在700亩葡萄地里种了一茬胡萝卜,胡萝卜产量高、品质好,很受市场青睐,亩均收入达到了6000多元,收获了“架上+架下”的“大红包”,也打响了阿瓦提乡胡萝卜品牌。
有了成功种植经验,今年工作队以打造“万元田”为目标,在不影响葡萄产业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鼓励村民春秋各种一茬胡萝卜,让村民一年一亩地获得3次收益。
“目前,全村420户已完成葡萄架下春季套种胡萝卜1500亩,借助乡政府与经销商签订的胡萝卜收购订单,指导村民精细管理,真正把每亩地都打造成‘万元田’。”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卡吾力·麦麦尼亚孜说。
送技能实现“就业梦”
“我在建筑工地扎钢筋,每月至少挣2000元。妻子10月份还要去阿克苏拾棉花,一年下来我们有好几万元的收入,日子会越过越好。”村民艾乃斯·依提阿卜拉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工作队以村民灵活就业为抓手,兼顾“挣钱、顾家”两不误,采取“送教送岗上门、就近就地就业”方式,帮助村民稳定就业增收。近日,工作队邀请专业老师,对村里的50名青年村民从建筑理论知识到技能实践进行系统培训。村民麦热木尼萨·阿布都合力力说:“我看到其他村民在工地上挣钱,我也准备去。现在工作队举办技能培训班,我每期都来学习,掌握技能。”
为尽快帮助村民熟练掌握建筑技能,工作队利用建值班室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实地培训,手把手教砂浆配比、砌墙、抹灰等技术,大家认真学、仔细看、争着练,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
“今年村里修建安居房、工厂等,建筑用工就不用请邻村村民了,这样村民们既能熟练掌握技能,每月还能增收。”村党支部书记阿卜杜吉力力·阿布都热合曼说。
目前,亚曼拜克村341户贫困户中已有343人在疆内外实现了就业,人均年增收达1.8万元。
搞养殖拓宽“致富路”
热合曼现在是村里有名的养羊大户,养殖规模已达100余只。前几年家里仅有一只山羊,生活很困难。
工作队得知热合曼是养羊的“一把好手”,鼓励热合曼发挥专长,并帮助他申请贷款进行育肥羊养殖,先从养殖10只羊开始,每年可出栏育肥羊4批次,不断滚动发展壮大,当年收入达4万余元。“我家能过上好日子,离不开工作队的帮助,我打算今年成立养殖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带领村民们一起增收致富。”热合曼说。
目前,在工作队的宣传带动下,亚曼拜克村229户村民养殖牛521头、羊1825只,鸽子1.38万羽、鸡鹅5000余只,每户年增收3800余元。
“工作队推行‘扶志+扶智、优势+特色、本地+外地’脱贫模式,不断激发贫困村民内生动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在2018年6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的基础上,争取今年退出贫困村。”卡吾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