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能手】点滴“小”事铺“平”群众幸福路

——记乌鲁木齐海关驻拜城县察尔齐镇喀依库拉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王小平

2019年05月22日 17:12   来源:天山网

  开栏语:他们深怀为民初心,恪守为民之责,他们走村串巷,进群众门,说群众话,及时了解群众困难、诉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真心融入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们就是我们寻找的“群众工作能手”。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群众工作能手都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村里的孩子们穿上了工作队赠送的新衣服。

  天山网讯 “把群众当朋友、当亲人,用真心真情为群众服务,才能换来群众的信任。”这是乌鲁木齐海关驻拜城县察尔齐镇喀依库拉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王小平写在民情日记扉页的一句话。这位连续两年驻村的60后驻村干部,始终饱含对群众的满腔热情,解决群众困难诉求、促进民族团结、助力增收致富,用真情服务赢得了群众信任。

  牵挂群众冷暖 用情赢得民心

  王小平始终心系群众,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用满腔热情和真诚付出温暖着人心。

  入户走访中,王小平发现有些孩子因家庭困难,衣着破旧。王小平就邀请同学、朋友到村里开展帮扶,并倡议开展“温暖冬衣”爱心捐赠活动。在他的号召下,募集到了近10万元的棉衣、棉鞋和学习用品,全部发放到贫困家庭孩子手中。

  “王叔叔,这件棉衣又漂亮又暖和,谢谢您!我一定牢记您的话,努力学习。”五年级学生阿依孜巴·吐尔地说。

  村民古丽凯麦尔·努尔东患有缺碘性甲状腺肿大,一直没有去医院治疗。王小平知道后,帮她联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自己出资3000元,帮助古丽凯麦尔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古丽凯麦尔的病情得到控制,她感激地说:“谢谢王叔叔,我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对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王小平都会一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上,及时梳理分类,形成台账,将解决结果定期反馈给群众,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驻村两年来,王小平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困难70余件,办实事好事40余件。

王小平在村民家帮忙修理拖拉机。

  践行民族团结 用心换来信任

  “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王小平经常这样说。他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村民布沙热木·吐尼亚孜家里缺少劳动力,日子过得艰难。王小平了解情况后,主动和布沙热木结为“亲戚”,经常帮助她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一天凌晨,王小平突然接到村民布沙热木的电话:“王大哥,我的外孙已经发烧两天了,现在越来越厉害了,怎么办啊……”听到电话那端布沙热木焦急的声音,王小平迅速穿好衣服赶到布沙热木家。看到孩子满脸通红,意识模糊,王小平立即联系车辆带孩子前往镇卫生院进行治疗。经过三天治疗,孩子终于退烧了,一直在医院陪护的王小平的心也放下了,布沙热木满含热泪连连道谢:“太感谢王大哥了,要不是你及时帮助,孩子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王小平利用入户走访、田间劳作、文体活动等契机,向村民宣传民族团结。他还组织派出单位结亲干部与村民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加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在王小平心里,他的“亲戚”不只布沙热木一个,这儿的村民都是他的亲人。驻村以来,他自掏腰包1万多元经常看望慰问13名孤寡老人,为25户贫困户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

王小平和村民一起干农活。

  拓宽致富渠道 用力改善民生

  王小平经常说:“帮助群众脱贫增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职责。”他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为拓宽致富门路,王小平借助派出单位力量,经常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实用技能培训。他还坚持关注报纸、招聘网站、县内外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向村民传递务工信息。

  村民艾买尔·吾斯曼普通话水平不高无法外出务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王小平知道后,鼓励艾买尔坚持到农牧民夜校学习。经过半年多的学习,艾买尔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进步。2018年底,乌鲁木齐海关招收务工人员,王小平帮艾买尔争取到一个名额,通过面试后,艾买尔顺利上岗。春节期间,王小平利用休假特意去看望艾买尔。

  “王叔,真心感谢你帮我找的这份工作,大家都对我很好,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技能,每个月还给家里寄2000元……”艾买尔感激地说。

  在王小平和工作队的帮助和引导下,75名村民实现了就业创业。

  点点滴滴,桩桩件件,王小平怀着真情带着责任,用踏实肯干和甘于奉献的作风为村民服务,让群众收获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让他和村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