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书房梦

2019年04月11日 13:46   来源:新疆日报

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参评作品推荐表

      《三代人的书房梦》

  一

  1980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在当时,那两幢新盖的灰色三层小楼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建筑,让周围所有低矮的平房都暗淡无光。多年后,妈妈说:“搬进来的前两个晚上,我都失眠了,太高兴了,觉得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一辈子就知足了。”

  让妈妈高兴到夜不能寐的楼房还不到40平方米,两室一厅。厅里正好横下一张单人床和小饭桌,这是全家人的餐厅,也是弟弟的卧室。我睡在另一个小房间,屋里只能放下一张小床、一张课桌。屋子的墙角,挤着一个低矮的书架,是用几块从工地上捡来的木板钉成的。书架上放着我和弟弟的课本、练习册和那时爱读的《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

  我在这间房里度过了整个中学时代,这可算做我的书房吧。只是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书房”为何物。倒是偶尔听到爸爸自言自语:“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间自己的书房。”爸爸是个内向的人,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那时候,他那些“宝贝”书,大多塞在床底下,一小部分挤在“我的书房”里那个小书架的最后两层。没办法,家里就这么大的地方。那时候,觉得爸爸的“书房梦”仿佛海市蜃楼,永远遥不可及。

  二

  1993,我大学毕业第三年,单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老爸作为改革开放后恢复职称制度后的第一批高知,搬进了高知楼。80平方米的房子在当时是绝对的“豪宅”。“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妈妈大喜过望,又失眠了。三室两厅让我和弟弟都有了独立卧室,但是爸爸的“书房梦”依然被搁置。好在房间宽敞,爸爸终于可以在家里安放一个真正的书架了。那是一个深咖啡色的书架,上面三层,都配着毛玻璃拉门,下面是个两开门的小柜子。爸爸也总算可以把他那些落满灰尘的《辞源》《康熙大字典》《古代汉语》《史记选篇》……从床底下取出来,拂去尘埃,再细心地一本本擦干净,然后大大方方地放在崭新的书架上。闲暇时,当他站在书架前,默默地凝视着自己的藏书,眼里满是欣喜和自足,还有一点小小的骄傲。多年后,一位收藏和田玉的藏友请我参观他的藏品时,我又看到这似曾相识的眼神。那是一种发自心底、不言而喻的快乐。那时,我明白了书对于爸爸的意义,也明白了书房对于一位热爱读书的人其实无异于精神家园。

  几年后,我和弟弟相继成家。爸爸生平第一次,在家里有了一片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空间。一向“抠门”的他斥700元“巨资”,又买回一个更大更好的书架,让自己完完全全沉浸在书的世界中。爸爸是上个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他的“书房梦”终于成真时,已年近花甲。

  三

  作为“60后”,生逢改革开放,我实在比老爸幸运太多。1996年我结婚时就住进了楼房,大概40平方米吧,两室一厅。由小拉门围起的厅,白天当餐厅,晚上拉门一合,这个两三平方米的空间就是我的“书房”。晚上,在这里写稿时,我环视四周,颇感沮丧:简直连个书架都放不下嘛。这时候,我开始像当年老爸一样,做起了“书房梦”。

  2000年,单位房改,集资建高层住宅。当时我刚结婚几年,没什么家底,我便从银行贷款买了现在的住宅。130平方米,在当时看来,简直大到难以想象!记得拿到新房钥匙那天,我一进屋就一间间地数:厨房、客厅、卫生间还有三间卧室,就这么几间房,竟然让我数了四五遍。那时觉得客厅大得如同广场,餐厅到卧室间的通道好长。迫不及待请爸妈来“视察”,两位老人家一进屋就不辨东西南北,妈妈说:“你这有多少间房啊?我数不清。”爸爸不声不响地在屋里转了一圈,指着一间朝阳的房间说:“这间你可以当书房,安安静静,好写文章。”我乐呵呵地说:“我也是这么想的。”爸爸笑笑,由衷地感叹:“你们这代人真幸福!”这一年,我才30出头,“书房梦”就实现了。

  我们刚搬进新家时,女儿才4岁,正上幼儿园呢。我们已经给她布置好“书房”了。独立宽敞的空间,带卡通动漫人物的小书桌、电脑、小书架,她还不知书房为何物,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书房。对于“90后”“00后”来说,书房根本不是梦想,因为这一切几乎与生俱来。生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一出生就拥有物质富足的生活。

  时代的差异带给每个人不同的人生体验。一间书房,对于爸爸几乎意味着终极梦想;对我而言是触手可及的梦想;对于女儿来说却不过是寻常生活。爸爸那一辈人对贫穷生活有着刻骨的记忆,一生挥之不去;儿时的生活条件匮乏只在我的心上留下浅浅的波纹;女儿这一代人只能从书本上了解贫穷。

  40年,三代人,改革开放就这样深刻地改变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与命运。这两年,一些朋友在微信上晒出自己装修独特的书房,它或古典淡雅,或简约拙朴……于是,我又有了个“书房梦”:当我老了,有一间海边的书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责任编辑:林庆霞 ]